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的感情朗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的熏陶;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感情朗读应当从低年级孩子抓起。
  [关键词]指导学生;感染学生;师生之情
  
  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的感情朗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的熏陶: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感情朗读应当从低年级孩子抓起,但是,低年级孩子出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他们来说,感情朗读就有一定的困难。
  鉴于以上情况,我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在教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方面获得了一些体会。
  
  1 指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朗读
  
  尽管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但并不是一张白纸运用生活经验就是把学生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课文的朗读上来。
  我在教第一册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就运用了这种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个句子,应该是前一个短句语音稍低,后一个稍高,如此方能表现激动喜悦之情。句子未出示时,我问学生:“我们这里现在也很少看见下雪了,今年突然下了一场大雪,你们的心情会怎样?”生答:“很开心!很高兴!”我问是不是很想立刻喊大家一起来看呀!生答:“是的。我问:“那你能喊给大家听听吗?”生喊:“大家快来看呀,下雪啦,下雪啦!”该生在模拟喊话时,正是前一个“下雪啦”音稍低,而后一个音则提高了音量。这时,我出示文中句子让学生朗读,不作任何提示,但学生已把生活经验迁移至此,读得很出色,达到了感情朗读的境界。
  
  2 教师利用体态语言暗示语调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曾说过:“语言是达意传情的标记,含有声音语、文字语和态势语三种。”其中态势语就是人们常说的体态语言。
  作为一种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暗示作用,教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时可予以利用,如教学生朗读疑问句时应用上扬的语气,可是学生并不理解,教学中我用手腕的上抬进行暗示,学生很快理解了。朗读感叹句时语气“下降”教学中我用手腕的下压进行暗示,效果很好。
  
  3 教师利用脸部表情传递感情
  
  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有这样的论述:“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他人所表达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两样的感情。”低年级学生特别在意通过“视觉”获得的老师的种种表情,经过多次实践的验证,我发现,教师范读时通过眼神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传递内心的感情,一定会引起学生隋感的共鸣,比起边范读边讲解分析“重读、轻读、快读、慢读”的效果好的多。
  《清澈的湖水》第二自然段是写两岸的美丽风景的,朗读时应读出活泼的语气。我在进行范读时,读到“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象正在赛跑呢。”我的脸上露出了顽皮的笑容并用手指着前方,好象真的前方有青蛙、雄鹰一样,我的表情很快感染了学生,我发现学生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范读之后,学生拿起书读时,就读出了轻快、活泼的效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
  
  4 教师利用语调感染学生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他认为:“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常叫做语感。”吕叔湘从语言的三要素出发,把语感分为“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三部分,所谓的语调就是“语音感”。
  在教学《假如》这一课时,我在范读时,读到“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用了一种渴望的语调,读到“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语调降低,学生明显的感受到我语调的变化,脸上流露出渴望的神情。当全班朗读时,他们模仿了我的语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4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