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开放式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月仙

  摘要:开放式的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模式的更新,更是一种教育理念上的更新。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开放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理论与实践结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适用性,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职业教育;开放式职业教育;语文;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个性。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国家课程体系中,一般要包括文化课、专业课和技能课三种类型,它们是一个内在的统一体,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其旨就在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课的设置还是基础教育,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还是各种学科的基础,服务于市场需要,兼顾学生的未来发展。这样就需要改进职校的语文教学。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职业教育的学校教育与就业之间,学生学习与从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学生迫切掌握专业技术能力,忽视了这一基础课,但是,知识与技能需要同步进行,才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这些就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至关重要的问题。那么,如何进行开放式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较大帮助。
  
  一、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调整
  
  长期以来,语文课在职校作为主课,每周四节至五节,在同一年级中不论什么专业,使用一种语文课本,每学期不少于四篇作文,教学十四到十六篇范文,四次测验,两次考试。教师基本上是用普教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且经常向普教老师请教。学生也是同普通学生一样地学,普教学什么,职教也学什么,只不过要求不同而已。无论是“校考”还是“市考”,不问考什么专业,考试重点、要点、范围都是一样的。因此,无论是教还是学,基本上是应试教育。教师被动教,学生被动学,教过、学过、考过了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讨厌语文,他们最“怕”写作文,最“恨”读古文,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教学与专业没关系,是浪费课时”“如今的语文课只是与对口高考学生有关系”。而想升高职的学生却认为“老师用旧的一套教学,教材又无专业语文特色”,出现了教材与需要不同步的问题,教师教得困难,学生学得困难。职校的教材内容赶不上市场的步伐,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应该紧随市场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不要教条的按部就班,一章一节地讲教材,根据专业的特点有选择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与从业密切结合,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二、课堂教学程序要开放
  
  开放的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既是课堂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设置教学情景,提供教学素材,当好学生自主探究的引路人。现代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课堂活动为基础,以提问、讲解、复习、布置作业等环节进行教学,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是被动的操作者。教师“包”的太多,程序定得太“死”。学生不能自由地去越过某种界线。这样,教师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基础文化课的教师要在四十五分钟内达到高质量的教学很难。因此,职业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突破课堂授课的束缚创设最佳情景,以适应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需要,开放教学过程,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程序。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心态,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而形成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达到主体参与教学,健康发展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体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造适宜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程序,我们大胆尝试了“引以需要―实践体验―再生需要”的课堂主线教学模式:
  1.课头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如在烹饪专业课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搜索播放赞颂美味佳肴的散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专业实践的需要,产生我想学,我要学,我爱学的强烈愿望。此时,教师是一位引路人。
  2.课中帮助学生根据自己内心需要尝试找问题、求新知,然后去实践、去体验,教师解难答疑,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各种方便和有效的帮助。此时,教师是个服务者。
  3.课尾教师以学生尝试实践、体验为产生新的需要的再生点,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一轮的内需,进行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下再搜集相关资料,积累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此时教师更多的是一个激励者。
  再如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练习打字这一技能感到枯燥、乏味,不会产生求知欲望。但对“提高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这一活动与结果却具有很浓厚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利用这个间接兴趣,在选择技能练习的材料中,有意识地选择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材料。如在文字录入练习过程中,有意识选择一些名家、名作、名言警句、优秀学生作品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增大了课外阅读量,体会到了语文是美的、文学是美的。也将“练习打字”这一专业技能掌握了。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愉快、扎实地学习。
  
  三、语文课堂需要确立“大语文观”
  
  语文课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教师也是同样,我们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教育自己。坚持廉洁从教,不索要,不请吃,不偏袒,无私心。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树立起“三心”(爱心、耐心、信心),“三不”(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三个一样”(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工作要像对待家事一样,对待同事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在学生中间要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建立和蔼可亲、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信任与尊重。相信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就连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并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在非智力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如果正确引导和鼓励他们,他们的学习愿望是可以被激活的。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前提是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把学生看做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积极配合才能实现。课堂上用热情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带动学生,生动的语

言、专注的表情、适度的手势、真诚的评价,都能令学生振奋精神,以最佳情绪、状态去学习。每当有学生暂时回答不出问题时,用适当提醒与鼓励,轻声耳语或抚摸一下头,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2.理解和支持。理解学生由于自己未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的自卑与自责心理。理解学生现实的处境,他们由于学习上的困难,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原有的教师、同学、家长及社会的轻视,要给他们关怀、帮助,理解学生现状,使他们想改变学习落后的面貌,渴望获得自尊,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教师应该理解、支持学生的上进心和美好愿望。
  3.启发和鼓励。启发学生建立积极可行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做出成绩,哪怕是微小的成绩,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他,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进生更应如此。启发利用网上查询、搜集信息,下载语文朗读录音、与专业配套图片、课件等,利用网络课件弥补学习上的缺憾,还能起到识字校对作用。鼓励他们只要勤奋刻苦,成功将不会遥远。
  总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职业教育的前提,没有融洽的教学氛围,可能课堂只是空壳、一潭死水,更谈不上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它渗透于课内课外,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于师生交往互动的方方面面。文化课与专业课都要为岗位能力服务,文化水平与专业技能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所不可或缺的两个基础,全方位地培养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是我们每一位职校教师不可懈怠的责任。要想完成好这项内容,就必须改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变“教材”为“学材”,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专业发展的要求,才能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融,1989.
  [2]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编写组,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开明出版社。2004-10.
  [3]黄景玉,曾庆春,魏庭全,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杜。2005-4.
  [4]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5]常学勤,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新华出版社,200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