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戴建坤

  教学,本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求知者。但传统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使学生的“主动学”被老师的“一言堂”所取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教师“满堂灌”夺走,极大地束缚了学习主体的发展。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转变教育思想
  
  有很多教师把转变教育思想停留在认识阶段,对教育思想之于教育行为的决定作用认识不足,还抱着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放,认为“讲”是万能,“满堂灌”、“填鸭式”是合理的教学的方法。
  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能动作用的重要性。因为教师是课堂的操纵者和决策人,教师的教学思想能否改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体现的首要问题。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观。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只有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才有可能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替代过去的“填鸭式”和“满堂灌”。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校要求教师备课时,每节课须有预习作业,每节课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25分钟,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转,以学生训练为主,以学生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为第一目的;强调认真备课,精选题目,教会学生方法。摒弃了过去那种“教死书”、“题海战术”的做法,全校各科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至目前为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正成为我校每位教师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是对客体而言的,主体不是认识对象,而是认识主体,不是被动者而是主动者,不是手段而是目的。而学习主体,是指学生在选择学习材料、学习分量、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条件等方面可自由作主的唯一实体。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咨询、援助,要大力鼓励学生自学、参与、发现。要提倡个别学习、兴趣学习、创造学习、实验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
  教师要研究教材教法,要探索学生学习的规律,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在亲自感知、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开发、发展智力、能力,进而学会学习,并乐于学习。
  
  三、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十一世纪不仅需要有各种知识结构和各种才能的人,而且需要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有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的能力,这也是在二十一世纪生存和发展不可少的品质。而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是,用同一个模具挤压出同一规格的标准件,升学考试如同一个非钻不可的小孔,大了小了都不行,几钻过去的都是一个模式,凡想钻过去的都得按这个模式改造自己,压抑了特长和个性。正因为我们忽视了个性的培养,所以表现在市场上产品设计单一,缺乏想象力;人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低;全民从众心理强,凡事赶潮流、随大流,无论何事,往往一轰而起,一轰而散。这都是缺乏个性的表现,也是素质低的表现。长此以往,将造成科学技术落后,民族素质差,国家政治、经济改革与发展滞后。比较西方一些国家与我国教育制度的差别,就不难发现,一个国家教育制度,选拔人才的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这不是危言耸听。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摒弃那种以统一规格去制造“标准件”的教育模式,不受那种诸如集中、大型、同步、通用、标准之类概念的影响,而应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与氛围,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或潜在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萌发的特殊才能的幼芽不致被埋没。教师对个性较强的学生,既不能一味压制,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而应积极引导,扬长避短,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向尽可能好的方向发展。我校的各类兴趣小组,及其对某方面特别优秀者设立的奖项,目的就在于此。
  
  四、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注意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活动时间,这段时间不是随学生自己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应该指导学生阅读、观察、实验或进行讨论,练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内容,这段时间可以放在上课前、课中间或课的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需要和上课的具体情况而定。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属于他自己的活动时间,才有可能体现其主体地位。
  
  五、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节课,教师都给学生留了活动时间,并不是就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在教师不讲时,究竟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一开始就可能会不知所措,显得无所事事。所以教师在改变自身教学,给学生留有一定活动时间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要教会其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师要针对各学科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在教师留给他们的时间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通过他们的手、脑、眼、耳、口相结合,从视、听、触觉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要注意发挥学生创造性
  
  我们知道,人的主体性包括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所需要的正是具有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创造品质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应把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在平时的授教和训练中,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研究、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生存和竞争中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应该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我们塑造新一代人的素质,不但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而且应该有开拓进取、革新创造、拼搏竞争、献身奉献精神;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应该掌握一定专业,脑体结合,手脑并用,有机智的智慧和灵敏的操作能力;不但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应该有勇敢、坚毅、持久、顽强、迅速、灵敏的品质,而这一切都在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文作者系靖江市第二中学校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0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