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阳仿钊

  摘 要:传统的阅读教学已不能适应今天的课堂。本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要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经验;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内在支撑条件。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科书、教学用书的观点进行提出相关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教师给予不同方式的提示,学生沿着限定的正确途径进行解答,并以求得与教学法用书的观点相似或相同为“最高目标”。与此同时,对于文体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运用到写作中的教学模式也充斥于阅读教学中。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阅读课望而生畏,这也是学生面对经过专家精选的美文毫无感兴趣,而更钟情于课外读物,遨游于课外读物的丰富世界之中的原因。
  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中对于考试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而对新理念、新课程标准中阅读的要求和目标,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分享,以期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另一方面教师要灵活地处理教材、创设情景、组织问题,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步骤、鉴赏的认知策略和途径,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内在支撑条件,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这两者之间前者是目的,是我们追求的理想阅读教学;后者是手段,是方法,是阅读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1.培养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习惯,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经常鼓励大家做第一个举手的学生,每当有一个学生率先举手打破沉闷气氛时,我一定会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甚至会带头和全班学生一起为他热烈鼓掌,试图使他们建立自信意识。逐渐,学生们发言的次数多了,师生互动也变得默契了,当教师讲到动情之处时,他们还会发出会心的笑声,逐渐进入了自主参与的情境。课堂有了亲和力,课堂氛围开始活跃起来。
  
  2.组织小组讨论,为所有学生提供发言机会,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
  
  小组讨论使绝大多数学生在小的范围内敢说话了。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在组内也不发言,每次小组讨论时,我都在黑板上列出课堂学习评价表格进行评比,鼓励每个学生在组内的积极参与。这样,即使再“懒惰”的孩子,也珍惜本组的荣誉,会有所表现。慢慢的,全班学生都愿意发表意见,敢说话了。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活跃起。我和学生们赏析了《散步》之后,我请学生谈一谈读完本文之后的感想,语文课代表李平这样说:“学完这篇散文之后,我对我曾经听到过的一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就是‘如果你想到了你要对你的父母做什么,那你就要赶快去做,不要等到将来后悔。’”听到她的发言后,我被学生对文章的要点领悟之准确所感染。一名13岁的孩子,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认识到这种深度,除文章本身的思想和艺术魅力之外,我想我对他们语言和思维的启发训练的确起到了作用。他们的语文课真正学进去了。
  
  3.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我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有一次,在学生们的周记中我发现了安增伟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您好!这个本子从现在开始将成为我与您的沟通工具。我喜欢语文课,但上课时,我不喜欢认真听讲,也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现在来到新的学校,我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能会有很多问题问您,您可以成为我的知心朋友吗?”这段话使我十分感动,能有什么比师生之间的信任更宝贵呢?我没有急于给她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是给她写了这样的批语:“我很喜欢你,更愿意和你成为好朋友。很高兴你能喜欢语文课,望你保持已有的成绩,我对你非常有信心。我们一起努力,好吗?”此后,每到上课时,她经常第一个举手,而且问题回答得越来越好,声音也越来越洪亮。在我讲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的公开课上,听课教师就坐在她的旁边,她主动举手发表见解,自然得体。
  
  4.培养自主意识,发扬课堂民主
  
  我在授课中非常注意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了《卖油翁》后,我没有发表主导性分析,而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从全文来看,讲的是熟能生巧的道理;从陈尧咨的角度讲,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一点成绩不能骄傲,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卖油翁的角度讲,做好一个人的思想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他们的分析头头是道,出乎意料,我对这些答案都大加赞赏,我也十分兴奋。一个入学时沉闷的班级如今不仅活跃起来,而且理解表达渐入佳境,这与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不断地鼓励引导、耐心扶持是分不开的。
  
  5.面向全体,让课堂不留被遗忘的角落
  
  课堂上我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我班有一个学生,成绩不好,但是她总是非常踊跃地提问题,尽管她提出的问题也大多不着边际(班里的学生都了解这一情况)。每当她举手提问问题时,总有学生在提醒我:“老师,老师,别让她说,她总是说不对,还说个没完。”此时,我总是微笑着看着她,鼓励她继续说下去。正是因为如此,班里的其他学生也更加大胆地提出问题。“问题”是学生的“导航器”,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其能力的载体。我想,如果没有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没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们怎么能有那么精彩、活泼的发言?这个学生现在提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在学习《山的那一边》之前,我让学生们提出有疑问的地方,她提了2个问题:(1)“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这句话是不是重复,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既然山的那一边那么穷,为什么祖祖辈辈还心安理得地住在那里?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其中有着她深刻的思考。她从文章的思想内涵到语言深层含意问题都提到了点子上。她的进步幅度太大了。
  经过我的训练,一个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迟缓、学习极为被动的集体变成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善于思考质疑的班级。
  总之,应用“自主学习”于初中期语文阅读教学,强调了学生的接受和再创造,承认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肯定和提高,这与当前语文教学中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是一致的,这对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也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