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达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这不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更是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举措。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现代教学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谈点体会和看法,希能引起同行的共鸣。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实践证明,民主、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会促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和谐的氛围,是学生敢想、敢问、爱问的重要条件。为什么低龄的儿童对外界事物有极大的兴趣,经常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的学生却经常是没有问题可问,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气氛紧张,老师高高在上,使学生想问不敢问,有的怕老师和同学嘲笑:“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有的有恐惧心理,害怕老师批评;有的自我否定意识强,有提不出问题的自卑心理;有的干脆认为没什么好问的,形成了懒于提问的依赖心理。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消除种种心理障碍,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呢?
  
  二、营造问题情境,支持学生内化数学
  
  课堂情境往往是提供给学生一个贴近于他们生活的背景,这个背景中融入学生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通过对情境中所镶嵌的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学生就有可能发现与形成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电脑出示有三个花坛,分别是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三个小朋友以同样的速度绕花坛走一圈,教师让学生猜测,哪个学生最先回到起点?”以此来引入“周长”这一数学概念。在这个例子中,情境是学生观察、思考的起点,在情境中蕴涵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这一概念,通过观察,学生对图形的周长有了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建构起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周长的直观形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归纳学生发现了“周长的概念”。
  
  三、营造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我利用已有的知识“厘米”,让学生动手去测量教室的长,在测量过程中感受到用“厘米”做单位太麻烦,从而产生学习较大的长度单位的兴趣。这样既为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做好了铺垫,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首先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生活情景,供学生观察、解释、探究。
  
  四、运用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数学时代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将进入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动、形象、直观、交互性、模拟性、反馈性、高效性等优点已被更多的教师所认同。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的变化规律,探求点的轨迹等。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五、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
  
  1.教师的“人格主导”作用即榜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时时在意,处处留心”。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一身扑在教育事业上,你才能在学生中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这一力量的教育作用远远大于空洞的说教。
  2.应注重学生“人格主体”的培养与发挥。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健康人格的关键。多几分微笑、轻松、民主、平等与尊重,将会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深厚的情感基础。
  3.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道德品质。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与原理时应注重暴露思维的过程,把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纲挈领地加以介绍,对学生领会思维方法很有好处。切记不要在数学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必须看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教师应当在实践过程中去指导和帮助学生,并在学生发生错误的时候适当指出他思想方法上的问题而加以纠正。切记不要在数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在注重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的同时,还应将数学教育与道德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以保证学生有正确的思想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