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海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必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江泽民同志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更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和基本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下面我谈谈在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创新兴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说明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上,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存在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就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引入”一课时,我先与学生一起计算3+3+3+3+3+3,5+5+5+5+5+5,8+8+8+8+8+8等算式时,学生都感到很奇怪:老师为什么都是比我们算得快?这时我一语道破天机:“老师用了一种新方法――乘法。”通过这样的实例,我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测,激发创新意识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能激发创新的欲望。任何创造发明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质疑猜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教师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观念,多与学生平等商讨问题,不论学生的问题有没有道理,都应尊重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很尊重他们,很喜欢他们提问题,自然就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的积极性,创新意识也就慢慢得到培养。教师也要加强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调控课堂的能力,使教学相长,并积极创造一切机会和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质疑”这一环节充分显示出它在教学中特有的魅力,并起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作用。
  例如:在复习“简单应用题”一课时,我设计一道复习题:我们六(5)班有男生18人,女生36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根据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两个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编成简单应用题吗?如:①女生是男生人数的几倍?②女生比男生人数多多少人?③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④男生占女生人娄的几分之几?⑤男生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等等。问题意识的形成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提供讨论、交流、合作机会,激发创新能力
  小学生从小就具有很强的好奇好动心理特征,具有强烈的接触事物、探索新事物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师要正确引导,使他们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钻研、敢于尝试,积极探究知识的奥秘,并适时提供讨论、交流、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释放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人人参与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合作,各施所长。课堂信息交流多向,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有利于思维方式的创新发展。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好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总的来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持之以恒,给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就能发掘学生个体自我潜能,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自主、独立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设计一些有趣味、创造性的问题,提供讨论、合作、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