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洪波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讲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已,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斯合格的接班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五)掊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一)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作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现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三)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练习能培养学生做事的准确性,排球的扣球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其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一)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
  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练就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康锻炼,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作为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在组织活动时,可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
  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
  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味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体育舞蹈等);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体育实践体验成功后的“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六、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显露得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显而易见,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沮丧、急躁、冲动、紧张、焦虑、胆怯、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胜利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在体育教学中,在坚持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只有使学生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作出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