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孝林

  摘 要: 近年来,高职语文教学存在学科地位弱化、课程定位模糊等问题,学科本身也日益边缘化。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从重新科学定位,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刻苦钻研等方面入手,实现高职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语文 教学改革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语文学科一直是作为重点核心学科存在。从小学到中学,最后到高考,在一系列升学考试中,语文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进入高职教育阶段以后,在大力强调高职教育应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观念的影响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高职语文的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正日渐“边缘化”。高职语文与“两课”、计算机同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基础学科,然而在学科地位上却无法与后两者相比。它既缺乏“两课”的国家强制性,又没有计算机的实用性。究其原因是高职语文课程本身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无立竿见影的提升效果。所以各学校该课程的开设相当随意和不稳定。校、系领导重视,这门课可纳入正常轨道,课时得到保证;校、系领导不重视,课时就随意减少,甚至停开。可以说,高职语文课程正面临“下岗”的危机。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出台,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课程改革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处于“下岗”边缘的语文课,要想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必须改革。
  一、明确高职语文课程的科学定位
  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①在高职教育中,语文课程到底解决什么问题,是强调其工具性,还是强调其人文性?或者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说法不一。当需要向大学生补语文基础知识时,它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与高中语文没有拉开应有的距离,被人戏称为“高四语文”;当教育部提倡思想素质教育时,它又是素质教育课,承载了过多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荷,与思想政治课颇为相似;当国家提出人文教育时,它又成了“人文课”。大学语文究竟是基础课、素质课还是人文课?莫衷一是。定位的不统一,使学生无法明确知道它的价值所在,教师也不知道教学的重点在哪里。因此,高职语文需要科学定位。
  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语文大纲(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可见,大学语文课程重点强调的是人文性,同时也要注重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从本质上要求高职语文既不同于中学语文侧重于“工具性”的培养,又不同于本科院校大学语文侧重于“人文性”的培养。高职语文应介于两者之间,包含培养工具性(即应用能力)和人文性(即人文素质)的双重功能,使语文课尽可能生动活泼,让学生得到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一次高职语文教学研究会上,一位艺术系的语文教师极有感触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准备充分、内容“纯正”的一堂高职语文课,最终以睡倒一片宣告失败。经过多年潜心探索,他几乎将高职语文课上成了“美术鉴赏课”(当然不可能是真正的美术鉴赏课),反而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可见,在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同时,高职语文课程的定位还必须与专业相结合。高职院校根据经济建设需要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了不同的专业,例如汽车、机电、计算机、工贸英语、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水利水电、财会、美术、音乐、旅游、轻工、农林等不同专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定位。高职语文在每个不同的专业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对每个专业的学生的素质培养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高职语文才能萌发出勃勃生机。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吕叔湘先生认为:“要有一种引导学生入门的教材,分量不宜重,内容不要繁琐,要突出重点要害,让学生看了感兴趣,看完确定能入门,不要样样都编入教材里,不能毕其功于一役。”②这说明高职语文教学需要选择适合高职特点的教学内容,要从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角度出发,把人文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这个角度去选择教学内容。所以,高职语文教学内容应根据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性及需要,宜精而适度,突出重点,有针对性,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如果教的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则可选取一些词句优美、富有音乐节奏感的篇章,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琵琶行》,李清照的《声声慢》等题材文章,还可以补充一些古代有关音乐的评论等内容;如果面对的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则可选取那些画面感强、色彩明快、具有诗情画意的文章,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李金发的象征诗,等等,补充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鉴赏、画论等内容;如果面对的是园林、建筑专业的学生,则可多选像《苏州园林》等关于园林营造方面的文章;如果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就相应选取历史典故和地理方面的文章……
  这样,高职语文教学的专业特色就从内容上渐渐凸显出来,相信这样的取舍一定会令学生兴趣大增。对于经典美文这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如同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侧重在对语言节奏感、音乐美的把握上;而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则重在对诗歌的色彩美的赏析与画面的描绘上;同是《登泰山记》,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可把重点放在对泰山美丽景色、古老文化美的鉴赏上;对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泰山那奇特的地理风貌又成了他们的重点……
  选择适合各个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与热爱,而且能为语文课堂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富有创造精神的新天地。
  三、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职语文不同于中学语文,也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这就对高职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高职语文边缘化的境况,高职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高职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业务素质和学识。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仅有高尚的品格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否则就不能吸引学生。高职语文课的内容涉及到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古汉语知识、文艺理论、哲学、艺术和宗教。由于生源等问题,有一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广泛地涉猎知识,深入浅出地授课,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不一样的感受,进而慢慢爱上语文,愿意在以后的生活中自己主动地去阅读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次,高职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政治思想修养和道德品德修养。它表现为科学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阵地,教师应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师本人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
  再次,高职语文教师要刻苦钻研、与时俱进。“教师是知识重要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③江泽民同志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应当成为高职语文教师的追求目标,并身体力行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最后,高职语文教师要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个目标决定了高职语文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动态,研究语文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关系,将语文教学融入大职业教育观中,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专业技能的掌握。
  综上所述,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件非常系统、繁琐的工作,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希望有一天高职语文会成为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课程。
  
  注释:
  ①[美]杰罗姆・S.布鲁纳著.邵瑞珍,张渭城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②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1983.7,(第一版).
  ③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2-9-8.
  
  参考文献:
  [1][美]杰罗姆・S.布鲁纳著.邵瑞珍,张渭城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1983.7,(第一版).
  [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10.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8.
  [5]张鸿苓等四人编.语文教学方法论.北京师大出版社,198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