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展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中秀

  摘 要: 职校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德育工作者对德育教育路在何方这一课题作出思考。作者就如何开展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这一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工作 思考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普遍心情浮躁,各方面压力逐渐增大。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南上北下去打工,中职学校里出现了许多“留守学生”、“单亲学生”。不可否认,中职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就是就业,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确非常重要。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们的观念及招生体制等因素,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生源不足、素质下降的局面。然而中职生也是一个普通的群体,因为他们和高中生一样正值青春年少,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被认为是考试的失败者,缺乏自信和关爱。有的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有的学生道德修养严重欠缺;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德育目标定位不切实际,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定位过高,不切实际,一提到“德育”,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想到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想到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把“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作为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而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过分强调德育的政治功能。德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品质教育,更是对学生的道德、心理品质的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忽视了中职生年龄、心理特点及所处的时代特征。
  中职生的思想已趋向成熟,并随着人际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与社会的交流也逐渐增多,如果简单地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和规范,就容易使他们对所受教育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产生困惑。正如教育工作者熟知的“6+1=0”,即老师在学校里六天思想上的灌输,放一天假到社会上回来后教育成效又变成零,似乎社会的教育功能超过了学校,从而导致其道德观的疑虑甚至混乱,进而会感到世界的虚伪和社会的灰暗,并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甚至排斥。
  二、当前开展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当今剧烈变化的时代,如何走出困境,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课题。
  (一)改进德育工作方式。
  中职生绝大部分年龄为15―18岁,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学校要从改进德育工作方式入手,在保持和进行传统德育工作的同时,增加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内容,如新时期的是非美丑观、幸福观、就业观等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学生接受规律的研究,改进教育方法,避免单纯的说教,克服假大空及重理论轻实际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观念,形成对生命、意志、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的正确认识,形成乐观开朗、珍惜时间、勇敢顽强、自尊自信、乐于创造、健康向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
  中职学校应有机地将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理应对中职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工作者用传统文化教育中职生,以促进其良好品行的养成,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人志向坚定,首先表现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能确立自己前进的方向,即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树立起前进的信心。这些品质,将影响着他们一生的发展。因此要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去引导和教育职高生,去影响青年人。
  (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应有自己的特色。
  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对中职生的道德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普高生通常有着明确的高考目标,这样的目标有力地约束着他们的校内外学习行为。中职生在身心特点上与同属一个年龄段的普高生有许多共同之处,德育工作必然有共性,德育工作也应该借鉴普通高中成功的经验。然而,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中职生往往以就业为目标,所以,他们在对生活的多面接触中,迷失方向,产生不良行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对这样一类特殊群体,我们一定要抓好对中职生的理想和前途教育,努力引导他们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并且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信心,从而实现从学校到社会角色的成功转变,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唯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生活才会不迷失方向,前进路上才会有巨大的动力。这样的品德教育贵在实在,贵在宽严有度,贵在把握火候。
  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地抓住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特殊性,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三)从实际出发,确定德育工作内容,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中职生德育工作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让中职德育工作更好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和中职学生的实际,现在的中职学生独立意识非常强,特别是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他们摒弃权威,讨厌大人对他指手画脚,明知是自己分析错了,也要自己思考后改正,而不要现成的正确答案。对于这样的学生,不妨顺应他们的性格特点,提出某个道德问题,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思索,以期达到德育目的。另外,发现、发挥学生长处,突出职业道德,在明确的岗位目标下开展职教德育,可以让德育有的放矢。
  (四)创建德育工作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要增强中职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必须针对青年学生心理行为上的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善于模仿、展示自我等特点,从学校实际出发,尽可能多地开展紧贴学生生活实际,且又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不流于形式的教育活动,扩大德育载体,通过毕业生典型成功创业经验介绍、职校生技能大赛、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专业教育,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创业信念。通过“我能为祖国做什么”主题班会,老红军讲“长征故事”,“国际形势”讲座等系列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有关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父(母)亲节、劳动节的系列活动,开展情感教育。推出感恩月、风采展示月、养成教育月和成人仪式等活动,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特色活动,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资源,组织富有职校特色的活动。根据学生兴趣倾向,成立电子小制作、计算机类、艺术团等兴趣小组。同时,组织学生走向社区,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参加公益劳动,让同学们在具体社会实践中,培养爱劳动、能吃苦的品质。这样把“无所事事”的空间变为全员参与的愉快的活动乐园,用有意义的活动排除“闲事闲非”的滋生,使学生有事可干,有活动可乐,有兴趣参加。
  (五)努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
  青少年易于接受直观形象信息,优美、文雅的读书环境,建立有意义的校园人文景观,用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德育实效离不开家庭、社会大环境,调动家庭、社会的力量都来关心教育工作。协调社区教育是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召开教育成果汇报会,请有关部门或英雄模范做报告,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切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网络,形成全社会关心中职生健康成长的大气候。
  总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学业不佳是次品,身体不佳是废品,品德不佳是危险品”这富有哲理的名言,使我们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