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读有目标,读有技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佩佩

  在课程标准中对第四学段的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为:能阅读文学作品,能理清文章思路,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些阅读的能力都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并且在阅读教学时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各种阅读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做法与体会。
  (1)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时理清思路、把握脉络。现代文阅读要在整体上把握、理解文章的主旨及写法,几千年积淀的经验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披文而入理”,即通过文字而进入文章的脉理,理清脉络,才能读懂、看透文章。叶圣陶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我们要特别注意文章思路的整理,文章中的人、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有内在联系。认真阅读文章就会发现,文中的段间关系呈现不同的情况,搞清段间关系,就弄清了层次,摸清了作者思路的走向,文章的中心就清楚了。所以,理清文章脉络,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运用平时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总结理清文章思路的途径很多,关键要注意到线索、过渡及照应、段落层次的划分、首尾段的安排以及重要字词句、标题的提示作用等。学生在阅读练习中可运用相关方法:依据文章的体裁特点理清思路;借助文章的线索理清思路;按照文章的组材顺序理清思路;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语言标志理清思路等。
  (2)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时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即要求学生进入作品的具体情境,体味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和作品中人物的地位、身份、心境、性格、形象等,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前提下,结合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断。
  在抒情性诗文中,鉴赏能力又表现在对所描绘的意境的感受、体验上。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多姿多彩,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又是丰富复杂的,因此便构成多种多样的意境。描写自然景物的优美诗文,应该抓住美情美意这一内核,将学习的过程当做感知鉴赏美的过程。例如《春》和《济南的冬天》,引导学生将它们当做优美的抒情文来读,不仅关注其内容如何,更品赏文中的物象与意境的情状、品性、体验和品评文中美情美意作用于读者心灵的方式、量度,这将别具一番情味、意趣。
  (3)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时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文章的思想感情往往也不是单一的,表现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的作品,也可能带有消极的因素,因而要辩证地去分析它,并能够正确地对待它。作品总是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针对特定时期的问题“有感而发”所作,作者和作品都是特定时代文化背景的产物,因此联系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恰当评价的前提。
  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有探究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如“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注意写作时间――1982年,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根据这个线索,联系历史背景,就能理解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了。此时可引导学生总结在阅读时要根据客观和主观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吃透原文,又要充分调动知识储备,结合文化背景,根据文章具体情境,融会贯通,进行推理,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总之,阅读是一种技能,要养成这种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自觉锻炼和训练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检验成功与否的秘诀就是看教师是否教会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方法。所以,“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在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有所侧重”,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恰当的时候对学生的阅读实施点拨与指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1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