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葛 玲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时,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和活用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反思、总结、改进。一个优质的课堂教学不是一朝一夕,一撮而就的,而是教育者几年甚至几十年教育经验的体现,是很多教育者智慧的结晶,还有教育者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教材;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60-02
  
  为了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我区举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我有幸参加。经历这次活动后,我深刻地体会到,如何使用教材是关乎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并懂得: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囿于教材,要敢于跳出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活用教材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明白理解,从而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一、用好教材――第一次教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第三册“观察物体”
  教材说明:本单元教学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在实物或实物图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
  教学活动:
  多媒体出示书中小云照片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叫小云,他想认识大家,你们想知道他的一些情况吗?
  生:(很高兴的说)想。
  师:看,他在介绍(出示书中图片),这是什么地方?
  生:教室。
  师:是同一间的教室吗 ?
  生:不是。
  师:这是同一间教室。同一间教室看起来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拍摄时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照片就不一样了。
  (孩子们没有了热情)
  师:小组之间讨论一下,看看哪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摄的,另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 ?
  生1:右边这张有五星红旗,所以是在前面拍的。
  (学生理解错了)
  师: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2:有奖状的这张是站在前面拍的,因为奖状在后面。
  生3:我们的奖状在前面,只有站在后面才能拍到。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师:大家可以看椅子,站在后面能看到椅子的前背吗?
  生:不能。
  师:站在前面拍摄能看到后面,在后面站着是不能拍到后面的。所以五星红旗在前面,应该是在后面拍的。生1说错了,想反了。综合以上各个方面我们知道了,左边这张是站在前面拍摄的,右边这张是在后面拍摄的。
  (大部分学生很迷茫,不明白,我也没有了激情)
  反思: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去认识理解,在同一个环境中,站在前后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景象是不一样的。我在设计教案的时认为,这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区分从左右两边看到的图片,从前后去观察就不需要很长时间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在实物或实物图与相应视图之间正确建立联系,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二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够完全根据不熟悉的图片去发现、总结、归纳,而我又迫不及待地让学生去认识,硬塞给学生一个“认识”,他们是被动的,不消化、不理解、不明白。以致此环节出现了事与愿违的教学效果。经过思考,我决定变换教材,用我们学校的图片,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去发现、探索,便于新知识的掌握。
  二、用活教材――第二次教学
  师:我们经常来多媒体教室上课,你认真观察过这个教室吗?请大家前后左右看一看。
  师:A同学到后面面向老师站好,B同学到讲台上来和A同学面对面。
  师:大家想一想,他们各能看到哪些东西?
  生1:A同学能看到黑板、电脑大屏幕和门。
  生2:B同学能看到空调,最后面的柱子,还能看到A同学师:他们看不到什么?
  生1:B同学看不到黑板,也看不到大屏幕。
  生2:A同学看不到那根柱子,因为柱子在他身后。
  师:A、B同学,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A:我能看到黑板、讲台、大屏幕、门。
  B:我能看到柱子,看不到黑板,因为黑板在我后面。
  师:你们回到座位。老师拍了两张照片(出示照片),哪张是在多媒体的前面拍摄的?哪张是在多媒体的后面拍摄的?
  师: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想法。
  (同学们都很兴奋,积极投入到讨论之中。)
  生1:第一张是在后面拍的,因为可以看到黑板、大屏幕。
  生2:第二张是在前面拍的,因为我看到了后面的柱子。
  师:还有什么地方能使我们分辨出来?
  生1:还有桌子、椅子,从前面能看到椅子背,而且一个比一个高,另一张就不是这样的。
  师:多媒体教室的座位是阶梯式放置的。
  生2:第一张照片里面有门,有广播,都是站在前面看不到的,所以是站在后面拍的。
  师:为什么在同一间教室里拍到的照片不一样呢?
  (孩子们立即举起了小手)
  生1:因为老师从前面和后面去拍的,当然不一样了。
  生2:我站在教室前、后拍到的也不一样。
  生3:因为你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孩子们发现探索得出了结论)
  师小结:
  虽然两张照片是在同一间教室里拍摄的,但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板书)
  反思:两次教学效果有很明显的差别。这次我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没有让他们马上去观察图片,分析位置,先让他们想一想,站在A同学和B同学的位置上,你能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放手让学生想象,自主探索。当出示图片时,大部分学生明白了如何去观察。整节课都是学生在探讨交流,老师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很轻松的解决从前后观察物体的问题。
  三、活用教材――第三次教学
  对于教材我们要吃透、悟透,努力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只有 “潜”进去,才能“跳”出来。第三次教学时我根据上两次的经验,又对部分内容做了适当调整。
  (教学片断)
  例题讲完后,我把教室里的洒水壶随手放在讲台上。
  师:站在洒水壶的前后左右看到的图片一样吗?
  生:(齐声回答)不一样。
  师:(出示四张洒水壶图片)你能说出前、后、左、右看到的是哪张图片吗?
  生1:第三张是洒水壶前面的同学看到的,因为我们正好看到。
  生2:第二张能看到洒水口,是右边的同学看到的。
  生3:第四张是左边的同学看到的,站在左边能看到洒水壶的把手。
  生4:第一张是后面的同学看到的,那个把手正好在右手。(该生边说边转身做了一个示范动作)
  反思:学生们灵活地运用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较好。这个环节也是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练习中的第三题提到例题后讲,把现在不常见的水壶换成了教室里的洒水壶,并以很随意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去观察,学生都很有兴趣,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这节课赢得了专家及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很棒的成绩。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不能因为教材而教材。教师要善于审视教材,擅长开发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把教材这个“静态的文本”变成“动态的生成”,让教学成为师生富有创造性活动地过程,让新一轮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余文森.随身都带着教具:斯霞字词教学艺术赏析[J].小学语文教师,2004(4)
  [2]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N].中国教育报,2007-05-08(6)
  [3]郭文武.论教师教学素质中的课堂教学反思[J].教育与职业,2005(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