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子品

  摘要:随着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受到了极大影响。沿海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很多农民工返乡给当地的就业形势带来的巨大的挑战。为我国的就业形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我国政府为解决就业提出了加大技能培训的正确举措。本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现状,客观地提出一些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关键词:技能型;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1182-02
  
  2009年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了中国,导致了大量劳动密集企业举步维艰。造成了大量的从事简单加工劳动者失去了工作,也为我国的严峻就业形势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加强职业培训是经济危机下,解决就业的有效方法。为此各级政府为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都相继出台了激励和扶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措施。特别是近年来各种全国技能大赛的相继举办,极大地促进了技能型人才的发展,应该说“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
  在政府大力扶持的基础上,如何将职业教育、培训做强做大,是我们每一个职教人所面临的现实和迫切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
  “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是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所要完成的最终目标。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职业教育的主体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确实也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特别原来许多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都纷纷升格为高级职业技术院校后,中等职教的发展现状更加不容乐观。这样一来就对政府、社会、职业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的培训模式和方法才能达到多赢的局面呢?
  一、 目前职业培训模式和方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也如火如荼的开展的各行各业的职业培训。为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
  这个方面应该是目前职业培训模式的一个主体,即通过国家公办或者民办的中高等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通过招收未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学生,通过2―5年的在校学历教育和实验、实习环节,毕业后学生具备中、高级职业资格,由学校推荐到企业就业,这种模式仍然是目前最主流和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但因为这几年以来随着公办、民办和技校、职高、中专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布局上的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招生、就业的无序竞争。几乎每个职业学校都把招生、就业部门作为最重要的部门来抓,从而出现了很多忽视教学质量的现象。这样一来往往造成了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后,无法适应企业的生产氛围和技术要求,出现一边是企业高薪招不到人,而一边是大量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社会共性问题。当然这也是众多职业学校近年来招收的生源素质下滑,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所致,但更重要的还是反映了这种传统培训模式存在的弊端。
  (二)社会人员短期职业培训
  近年来我国失业人口,特别是城镇新增失业人口和失地农民逐步增加,给各级政府行政部门造成了巨大就业压力。在已经逐步解决城镇下岗人员就业问题基础上,解决城镇新增失业人口、失地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已经是十分迫切的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此政府几乎都通过由政府补贴职业培训机构和失业人员,通过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通常由政府部门将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委托培训机构进行短期职业培训后,推荐到用工单位就业。应该说这种培训模式是作为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有益补充,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既然是社会人员短期培训,对于技术要求较高职业是无法完成实现的,另外这中间由于存在各级政府的补贴,这一模式实施过程中难免出于少数地方保护主义,优质的培训机构很多情况下无法得到社会人员短期职业培训的订单。这种现象也造成了通过社会短期职业培训的人员很多难以达到用工单位要求,最终许多难以实现以培训促进就业的目的。
  (三)企业员工在职培训
  近年来随着传统企业的产业技术升级,技术更新加快,对员工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员工的在职技能培训也成为了社会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全国、全省各行业组织的各种技能大赛,极大的促进了企业在职员工学习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方法)的热情,同时也推动了企业将开展员工在职技能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开展。目前通常由企业根据自身要求,聘请培训机构或者知名工程技术人员对一线技术工人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培训,对于达到要求的学员可以通过职业资格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一模式为企业培训养了不少高技能人才,包括技师、高级技师和各种技术能手,其中很多一线技术工人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在新型工业化的指导下大量的引进高技术设备及高端管理人才,但技术设备和管理人才可以引进,而作为制造业的主力军技术工人却不能做到大批引进。那么培养大批现有生产第一线,掌握现代工业技术知识的技术工人就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在了企业面前。而企业员工在职培训和提高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作为企业员工在职职业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任务和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生产实践的矛盾,这就迫切需要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共同来完成这一个系统工程。
  二、面向社会需求,建立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应该已经有很多发达地区在实践和实施,比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职教集团等。其实客观来说要真正培养一个技能型人才必须有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一) 学员应该具备某一技能开发的潜能
  我们知道,从心理学及人体工程学观点看不是任何人都适合从事某一种职业的。发达国家在人成长到一定阶段都需要进行职业兴趣和能力测试,根据个人的测试结果社会培训指导机构会给出个人一个职业倾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意见,个人会根据这个指导意见参加适合自己的职业技能培训或是进行读书深造。而就我国现行的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模式,几乎还涉及不到这一点。当然这跟我国的国情也有关系,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学校、企业、甚至家长很多时候违背了科学依据,造成了一个个“伤仲永”故事。在上海有一些中德合作培训机构,德方在招收学员时均需要进行职业能力的技能测试,而不是以成绩招收学员。当德方代表认为测试者不能通过招收专业的职业测试,即便笔试分数再高也不会被录取。当然我们现在要做到这一点的确很难,但也不难惊喜地发现很多企业和中外合作的一些培训机构已经在为我们示范这种“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方法了。而要实现这一点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开发适合我们自己的职业倾向技能测试项目,并逐步试点推广。
  (二)培训机构应该具备某一专业技能的教学资源
   “不能在黑板上开拖拉机”这是山东平度职教界的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至理名言。技能型人才是一种需要长期职业氛围和训练逐步养成的人才。比如:游泳、开车。我们不能说去背诵游泳的要领,背诵开车的技术。这对技能的养成几乎没多大作用,而我们知道技能一旦养成和掌握后,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长期不用而遗忘的。学员要真的掌握某一技能,培训机构就必须具备能够满足要求该技能实验、实习设备。作为拥有先进的教学、实习设备这一点是困扰许多培训机构多年而难以解决的老话题,这一点涉及到政府、企业、培训机构等多方面,确实在短时间是难以解决的。但通过我们的探索、实践,客观上也不是不可以变通,诚然每个职业培训机构都会在政府的支持下采购一些教学设备,结识一些企业,另外拥有一定的培训单位资源,加之充分发挥学员即将成为未来用户优势,考虑租赁场地、设备或者购买与共建相结合原则尽可能满足教学、培训实践要求。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设备经费不足的矛盾!当然也可以发挥企业的优势进行股份合作、共建等原则来进行设备的更新。

  当然培训机构除了应该拥有先进的教学、实习设备外,还特别不能缺少了拥有技术能强、知识水平高的理论、双师型(实践和理论)教师队伍。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学校能够安排一线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同时要不断加强教师的理论实践培训。目前大量的培训任务急需大量一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无法抽调骨干老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实践培训。加之许多培训机构也有担心教师过多接触社会而产生跳槽之嫌!那么如何来解决上述矛盾呢?首先应该是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给一线教师减负。充分借鉴发达地区教学改革成果,大幅减轻教师课时量,加大职教师资社会实践和素质培训。保证一定数目的一线教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深入企业、社会实践和培训,或送往发达地区进行技术培训,以保证自己的老师知识技能水平能够跟上时代。另外培训机构也应该聘请一些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充实师资队伍。近年来国家已经专门增设特岗教师津贴,其目的就是鼓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培训机构兼职传授技艺。
  (三) 提高企业认识,加强职工技能培训
  现在新闻媒体上进常可以看到企业拿出博士的薪金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使用的某工种高级技术工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近年来企业发展的加速,生产任务不断加大。一线骨干技术工人的培训,也很难得以实现。加上长期以来工人地位的低下,也导致了职工参与技能培训和提高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可以看看外企,他们很多员工都能定期的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和提高,很多优秀的企业已经把“培训就是员工的最好福利”作为主要工作来抓。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实施“首席工人”、“首席技师”等政策,在福利待遇上逐步和工程技术人员看齐,而且我们也惊喜地看到了像青岛码头工人许振超等众多明星工人的诞生。
  目前广东等很多重要的加工生产型企业现在就面临准备实施产业升级,而陷入了缺乏一支稳定的熟练技术工人队伍的窘境。这就是长期实施“铁打的工厂,流水的员工”政策后, 而造成的两难后果。笔者曾经参与过云南省某大型国企的多期工人技师的技能培训工作,该企业每年均会组织一线技术工人进行轮训,采取送出去或者请进来的方式结合。经过几年的实施,职工的技能培训已经逐步成为了企业文化,今天很多一线技术工人已经成为了保障生产运行的骨干。目前很多企业的领导已经逐步认识到一支长期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是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企业能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
  客观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还是看企业的对人才的认识。只要企业真正认识到一支忠实于企业,稳定而又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对企业的重要性,由企业自身要求提出和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才会长期有序地开展起来。
  (四)政府加强服务意识,合理引导技能型人才培养
  如今常常出现企业需要技能型人才招不到,想培养在职职工又苦于找不到培训机构,而政府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每年又为大量的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而犯愁。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机制呢?这就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服务意识,合理引导和规范职业技能培训市场。政府首先应该是建立规范合理的培训机构,在硬件建设上给与适当的支持,可以依托现有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外加一些社会培训机构补充。在充分了解本地区产业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多了解企业用人的技能需求,合理规划培训机构的培训类别、工种、等级,避免专业实验、实训设备的重复建设。接下来就是建立有序规范的专业类劳动力市场,引入企业、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机构,收集企业用工和失业人员信息,充分调动培训和职业介绍机构积极性,合理引导失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由职业介绍机构输送到企业就业。同时也应该建立企业与培训机构合作的平台,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另外通过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起,引导各行各业举办各类级别不等的职业技能大赛,在职业资格和福利待遇上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从而更加有效的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综合上面浅显的认识,我们现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确需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应该提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只有建立了高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的广大企业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产技术班底,也才能更加有效的打造中国制造的口碑。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我国从人口大国向技能人才大国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黄强等.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J]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1.5
  [2]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7
  [3]陈宇.走向世界技能强国[J]北京:长城出版社 200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