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网络信息化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缪洁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切探索似乎总是从现实的困境开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当我面临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时,感受到信息教育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且与其他学科整合得越来越深入。更积极地实施网络教学等,都旨在增强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自主探索精神。
  一、信息化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最初的网络课可以说是失败的。当学生进入计算机房,我布置了这节课的任务后,就让他们利用网络,开始查找相关资料,但是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站,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其他方面,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一般都是输入关键字,然后找一些相关资料交差,收不到很好的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同时,几乎其他学科的老师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那么网络教学逐步开展到今天,并且延伸到各个学科,数学、语文、生物、化学等都与信息技术相整合,那么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到底有什么想法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几个班级做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依照得票率排列):
  问题1:你觉得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收获最大的是?
  (1)思想能力得到提高
  (2)信息的判断分析能力加强
  (3)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问题2:而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感到困难的是?
  (1)信息筛选判断
  (2)打字、网络技术
  (3)协作能力
  (4)阅读能力
  (5)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3:你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的问题是什么?
  (1)学习知识效率低
  (2)缺少教学交流气氛
  (3)电脑操作能力要求太高
  (4)组员差距太大,无法合作
  (5)材料理解困难
  在应用网络探究这种教学方式中,我们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水平,另一方面是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我们在课堂上有很多时候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过于急迫地把答案塞给学生,学生缺少充分的时间作深入的思考,尤其是难以真正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还有的时候表面上课堂活跃,有问有答,但学生那种快应反应有时只是表层思维的活跃,思考缺乏深度,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真正的思考能力。网上的讨论看上去进度很慢,但学生不必急于表达,而是注重怎样表达得更好,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当然也可以与口头讨论相结合,同时保证教学效率与思考的深度。
  二、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设计的项目和任务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既含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安全与防护”这节课时,我就没有设计搜索计算机病毒概念这样宽泛的问题,而是创设某个情境,说明一台电脑的中毒特征,让学生根据特征来得出病毒的种类,再找出清除病毒的方法,这样目标明确,任务清晰,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完成。
  2.可行性原则
  设计的任务必须可行,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握程度,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过自主和协作学习讨论能够完成任务。设计有线索清晰易懂的表格让学生填写,同时要有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建议,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这个章节的教学中,由于涉及的一些数学知识学生还并未学习到,所以我们设计的任务都是由浅入深、分层进行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
  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的主题或任务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网络通信这一环节中,每位学生对论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师生深入沟通交流,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以我参与制作的一个生物网络课件为例,这是一个分析生物多样性的拓展型学习课程,课件内就列举了“鸟的多样性”的例子,我们在网络中可以搜索出很多不同种类鸟类的习性、外貌特征等图片、视频、动画,主动搜寻这些画面并观察结果,学生仿佛身处科学探索的前沿,激发了求知欲望,更好地发挥了学习主动性,达到了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解的目的。
  4.实用性原则
  设计的主题或项目要结合其他学科和本专题网站,要与实际生活、生产及当前科研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这次在网站制作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假如每位同学都是一个旅游公司的宣传企划,要求对所在旅游公司新开发的一个旅游线路做实际的宣传,请大家完成一个宣传类的网站,学生能立刻身处角色中来规划分析网站栏目,极大增强了制作网站的兴趣。
  三、信息化学习在不同时段的不同要求
  1.当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时
  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运用到自己的讲解中,这是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最常用的形式,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漂亮的界面、炫丽的动画效果,应该形成相对统一的风格,让学生一目了然,对教师的教学意图有清晰的理解,从而作出快速的反应,利用计算机演示有灵活性的优点,所以要针对学生多做一些启发性的演示。
  2.当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时
  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在课上或课下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创设一定的交流机会,即使不是直接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现信息交流,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只需要在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课程的形式、教师的优缺点、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交流。但是有的同学会遇到打字速度不快,或是不知道怎么说的问题,我的做法是把学生两到三人为一组,讨论后在网络上发言,打字相对较快的同学做记录员,从而解决了输入问题,同时又发挥了每个小组成员的能动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3.当信息作为辅助研究性学习时
  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是指依托网络条件,结合实验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题研究为学习的主要形式,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一种自主创新学习方式,是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条有效途径。
  利用研究性学习网站,可以让学生进行课题目录的自由选择,而在网站中,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参考书目和网址。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资源库,由校园网访问与研究方向有关的网站,从中搜集有关的资料。
  此外,还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网上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确定研究课题讨论中遇到的问题上传到BBS的相应栏目请求帮助,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问题进行解答,而最后的课题网页,更可以成为学生展现自己成果的舞台,同时能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2]苏州大学学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