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明露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被作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历史教育要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
  一、对历史学科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之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收集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教学。
  历史学科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历史学科探究式教学的特性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是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器,把现成的知识成果放在学生面前,而是要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获得知识过程的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
  二、选择探究内容的要求
  1.探究的内容既要体现教材知识的主体性,又要具有现实性。
  探究式教学主题的选取,既要体现教材知识的主体性,又要兼具时代气息;既要有历史价值,又要关注当代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世界变化的趋势。总之,应努力使学生在探讨对现实社会借鉴意义较大的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历史学科有价值的亲身体验。题目既可以由教师提供,又可以由学生自拟;既可以在学习基础型课程中选题,例如“我看武则天”、“剖析中国科举制度利与弊”等,又可以在拓展型课程中选题,选用地方性、实用性比较强的探究性题目。
  2.探究主题的选择必须有价值。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的时间、地点是无须探究的。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不能让学生张口就能答出,而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跟同伴进行合作才能得出。教师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保证问题有一定的探究空间。
  在内容上,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才是最有探究价值的。
  在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究类问题。只有探索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的问题,即回答“为什么”、“能发现什么”的问题,才是有探究价值的。
  三、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特定的历史情景往往会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和发现。历史教学要善于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彼时彼地的历史情境中去,引发历史性思考,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学的关键不在于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在于教学生怎样发现真理。因此,进行探究性教学首先必须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由教师提出的,而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某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的评价,然后教师把问题分成几个类型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最后分头查找资料,并提出各自的观点,撰写成小论文或制作资料卡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培养探究和发现能力的前提。一般来说,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特征有三个:思维不被已有的结论所束缚;不相信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屈服专家学者的权威。鉴于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传统固定的结论进行分析探究,看其是根据何种原理或理论推理出来的,理论是否严谨,是否完善,是否“放之四海皆准”。然而,许多老师仍然认为,历史教学就是要传递这些“客观的、定论的”知识,没有体会到历史是一门主观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教师不敢冲破教科书的束缚,探究教学就无法真正落实。
  3.教师指导,学生主体。
  教学实践说明,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必须把学生引向学习的情境,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思维水平能否得到有效、快速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指导是否到位。教师指导不是要以现成的结论去帮助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克服探究中的困难,提供探究中所需要的服务,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要点,把握探究的深度等。切不可认为探究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述及教材内容进行回答,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不符合老师的要求,老师就不能开展探究教学。
  在学生根据问题收集资料、考察分析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采用小组讨论法、人物扮演法、作品展览等方法。在指导时应该认识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由认识肤浅或错误一步步走向成熟、深刻、完整、正确。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认识上的浅显、幼稚,甚至错误或不足,不应该操之过急,不应该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接受成人的观念,而是要尊重学生的见解。对于学生片面的认识,要有耐心,有明确的计划,巧妙创设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反思、讨论中健康成长。
  总之,历史探究性教学对改变学生原有的历史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资料及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精神都有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获得结论。只要敢于探索,善于总结,历史教学就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