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激情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秉寿

  摘要:语文课标提出了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感目标。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情感激发;挖掘;架设;组织
  记得有位著名教育家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时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仅文质优美,而且浸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即使是一些科学小品文,也写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隐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引起共鸣,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呢?
  一、挖掘教材,以情激情
  语文学科的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千变万化的运用来触动学生的思想、情感,它有独特的、引人入胜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教材特点,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拨动他们的心弦。
  小学课本里虽然都是一些篇幅不长的文章,但文章蕴涵的思想、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以及语言技巧并不是粗读一两遍就可以全面掌握的。如《桂林山水》一文,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中心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并且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句写的,是抓住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各自的特点,从一个侧面来描写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多姿多彩。漓江的水抓住“静、清、绿”的特点,从动态、静态、色彩三方面写出水的美,可谓描写细微、想象丰富,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感;写桂林的山,突出了“奇、秀、险”,用了比喻句,显示出大自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态美的特点。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就应体味到这些情感,教学中教师带着这种情感与学生一起把这些优美的词句挖掘出来,再用生动形象的图片通过投影等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予以展示,并通过反复吟诵、配音朗诵等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祖国山河的美,从而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达到润物于无声的教学境界。
  二、架设桥梁,叩击心扉
  首先,用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将文字表达的情感变成易于理解的具有情感的声音。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进一步满怀感情地范读,读出文句中蕴涵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如果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恰如其分地运用感情朗读,那么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了。那么,阅读也随之被学生所深爱,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其次,用语言激发学生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面部表情、动作神态,运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去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在导入本课时我饱含激情地说:“为了把这些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为了给中国人民报仇,有许多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其中就有五位英雄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同学们,让我们在读一读课文,再去细细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
  三、巧妙组织,调动情绪
  语文课文姹紫嫣红,风光无限,学生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阅读,和作者交流,用心去感受欣赏,就能领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教师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间断的、波浪式的兴奋状态,把学习语文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能够唤起相应的情绪、情感,有利于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在情境中学会领悟、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
  四、评价激励,升华情感
  学校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互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发展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又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
  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我发现有位学生在画画,拿起一看,纸上画的竟然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大龙虾,与课文的插图有关。面对这种情况,我并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鼓励他说:“你能把大龙虾画出来,说明你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学懂了课文,现在你能否通过语言来表达呢?”没想到,一向不善言辞的孩子,听了老师这一番话后竟然把课文相关的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出来了。
  新课程理念强调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情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催化剂,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因此,我们开展语文教学时,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激发,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活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清市南岭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