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瑞萍

  培养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让教师自主发展,这已成为教育研究者的共识,我国新课程师资培训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完善教师教育制度,使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指导、职后培训一体化,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策略和根本保证。
  
  一、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对待自己的职业必须从“生计”走向“生涯”,从被动的调整走向主动的规划。教师的职业规划就是教师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合理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师对自己终身或职业发展各阶段所能达成的专业发展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期望,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首先,确立专业发展的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也就无所谓事业的成功。所以,教师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要立志成为一位高中语文教学专家。其次是对工作的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学校及其所在社区的特点、学校的发展态势、自己在学校所处的位置、学校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对自己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等等。教师只有对自己工作的环境因素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三是自我诊断,确定自己当前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信念的发展现状,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智商、情商、思维方式、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学校师生对自己的看法和要求等等。第四是制订专业发展的目标,这个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的分项目标。目标的制定既与教师个人的情况有关,也与生涯规划的形式有关。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有持续时间为10年左右的长期规划,有持续时间为3-5年的中期规划,有一年半载或儿周的短期计划,教师可视生涯规划的长短确立相应的发展目标。分目标往往包括教育教学方面的目标、班级管理方面的目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目标、教育科研方面的目标等等。最后是分析实现目标的途径和策略以及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这样,一项合理的教师生涯规划就做好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根据这项规划去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二、做一个有意识的消费者
  
  高中语文教师做相关研究的消费者,而不是行动研究者,也与当前高中语文教师的阅读状况和专业知识贫乏老化有关。王富仁说教师在读书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学生从教师平时的言谈话语中就可以感受到他的阅读视野和思维空间,博览群书的教师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如果教师的兴趣、精力只集中在升学率上,那无论怎样努力去引导,都无益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关键是阅读,这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最要紧地不是抓课题搞科研,而是读书,文史哲、自然科普等各个方面的书籍都应广泛浏览;尤其要读一些教育的经典名著。教育名著往往是理论和实践水乳交融的杰作。一方面,它们通过往往两条路径深刻而全面地介绍理论:一是对相关文献理论作系统梳理和介绍,二是对著作者自己建构的理论作系统阐释。另一方面,它们在介绍理论的同时又往往伴有案例分析。因此,它们不仅能让阅读者受到理论的熏陶,对阅读者的实践操作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正因如此,对于抱怨“教学与科研分身乏术”的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做有一个有意识的消费者比盲目搞行动研究更有实际意义,更能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三、培养自己的实践智慧
  
  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以培养自己的实践智慧为取向,充分挖掘自己的内部资源,并主动利用各种外部资源。首先,充分挖掘自己的内部资源。如果把教师知识比喻成一座冰山的话,显性知识只是露出水面的一角,隐性知识则是淹没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它们隐含在教师的内心深处,左右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可是,教师自己却往往无法用语言描述它们,甚至感觉不到它们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制约。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师越能意识到这种制约的存在,他就越能理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反之,他就越容易陷入教育教学的习俗与惯例之中而难以自拔,他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就越来越僵化、机械和没有生趣,他本人也就会沦落为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死书、死教书和教书死”的悲惨境地。因此,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己的内隐知识,是教师培养自己的实践智慧的重要环节。而这个环节就是教师挖掘自己的内部资源、使自己的内隐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等形式使自己的内隐知识显性化。其次,主动利用各种外部资源。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师培养自己实践智慧的外部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第一是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同事、同行、大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员、学生及其家长等等。通过教室观察、专题讨论会、合作教学、集体反思等手段,主动加强与校内外同事与同行的合作与交流,这是提高教师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掌握最新教育理论的还有各级各类教研员,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代表政府直接主管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加强与这些人的交流也是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学相长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而学生家长的反馈则是促进师生互惠式成长的中介,或许学生家长本人就是教师学习的对象。第二是物质资源,图书报刊、影视广播、戏剧表演、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日常生活都是语文教学资源。高中语文教师若能有选择地将它们引进自己的课堂,其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会得到视野扩展、兴趣提高的功效,而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也将逐步提高。第三是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既是物质资源又是人力资源,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它查阅各种资料,也可以通过它与学生、同事、同行、专家等交流。第四是精神资源,它主要指人的内心对美的需求。不论高考的压力多大,学生对美的需求总是存在的,教师自己也一样,而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美的学科。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自身的美去协调、舒展自己与学生的心灵,而这个寻找、利用和享受美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过程。
  
  作者单位:
  河南省南阳宛东中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