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瑾

  自从进入2010年,我校在高一年级开展了全面彻底的教学改革,学习山东先进的素质教育模式。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心理上也经受了一场洗礼,从怀疑、本能的抗拒到逐渐的摸索,主动的接受,并喜欢上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学生一起成长。
  在逐渐学习山东教学模式的时候,我们也曾出现过很多的困惑和矛盾,然后一起探讨找出解决的办法,在此,我们记录下当时遇到过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学习督促方式的转变
  学生不再是按照传统的座位(即全班同学都面朝黑板,按照个子高低的顺序固定坐好)上课,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一般为六人,分组的标准是在每个小组中都保证有一名同学在某一门功课上占有优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有老师全程监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改为组内同学督促其他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当然,这需要一整套完整的组内评价方式,具体到每个学生,根据该学生的各种表现于以打分,然后算出组内的总分,在各个组内展开合理的竞争。
  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所感受的学习内驱力不再是老师,而是周边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能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同学的督促,偷懒的机会明显减少。老师的工作量少了,学生的效率反而提高了,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还缓和了有些老师和同学间的矛盾。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总是老师传授新的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然后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这些知识,即我们熟悉的题海战术。这个战术也曾经取得过很大的成功,并且仍然在全国的很多地方使用,它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得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即可以考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副作用:老师和学生都在这种反复的习题训练中筋疲力尽,不仅仅是学生会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认为学习就是做题目,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没有思想的解题机器,而老师也在这种教学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每天总是担心自己讲得不够多,学生见识的习题类型还不够全面,常常陷入焦虑的情绪中,日子久了,也会产生厌教情绪。新的上课模式要求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校做出硬性规定),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师讲课的时间里,每个老师都对要讲的内容在三斟酌,以保证做到“浓缩的都是精华”。
  感悟:老师课堂上讲的时间少了,讲的内容少了,却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很多学生随时可能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保证自己所讲的大部分都是很有价值的,要给学生讲课的机会,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要给学生讨论的机会。
  三、预学案、学案的准备和使用
  对于新的课程改革能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预学案、学案的准备显得非常重要。开始阶段,只是看见山东一些示范学校的模板,可是具体怎么操作,怎样编制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我们也经历了多种的尝试。在不停的尝试和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开始阶段,我们把知识框架罗列在讲义中,例如:溴乙烷的预学案,开始请学生们自行完成溴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第二部分写出溴乙烷的物理性质,第三部分写出其化学性质,最后是用途,然后做少量的巩固练习,但使用了几天后,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或者说大部分学生热衷于找出参考资料,把一些要填写的内容抄写上去,而不是真正自行预习,自主学习,只是把预学案看成是一个简单的抄写任务,而且抄过在脑海中不留痕迹。一次教研活动中,教研员的一席话,让我们茅塞顿开: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不能很好领会预学案的意图,只是把它当成是一个简单的抄写作业,其实是我们的老师在设计预学案的时候,就把它做成了一份抄写作业,即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预学案的设计,只是以老师的观点在做预学案。现在,我们改变了预学案的设计方式,改用以题促学,为每一个基本知识点配一至两个简单的习题,在习题的边上注明,告诉学生这题考的是什么基础知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主动获取这部分知识,并且在讲义中写清楚该部分的基础知识、解题方法,思路过程,即想尽办法让学生动起来。
  感悟:教了好几年的书,一直习惯性地认为学生应该怎样,很少想到教师应该怎样。这样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老师付出更多,尤其是在预学案的设计和编制上,确保每个例题都能带动一个知识模块的学习。在课堂上,要随时准备回应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要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水平。我们一直在岸上教我们的学生游泳,可学生真正下水后肯定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我们也能下水,和学生一起游泳,相信我们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悦来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