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 林

  摘要:“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昭示着民主和平等;凸现着创造和生成;张扬着个性和人性。“对话”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本文旨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理论”中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角度探究语文教学如何走进审美的境界。
  关键词:阅读教学?摇多元对话?摇预设生成?摇开放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关注“过程”,就是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各种形式的对话活动。那么,应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这种“对话式”的教学呢?
  
  一、教师与学生对话,把握平等性
  
  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那种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往关系,即“主”―“主”关系。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通过对话做到教学相长。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以自己的学识才智、以自己的修养阅历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
  1.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学生,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教师释放自己的情感,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展现自己的生命存在,学生积极地接纳、呼应教师的生命存在,此时师生都是平等存在于课堂中的生命体。
  2.设计开放的交流话题。我们既要有课前的预设,更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对于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和争辩的机会,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布卢姆说得好:“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3.善用激励的评价话语。作为教师来说,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的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甚至,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或者一次诚恳的期望,都会触及学生的心灵,甚至震憾。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要善用激励性的语言。
  
  二、学生与学生对话,把握开放性
  
  “对话式”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重新寻回失落已久的生生对话权。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借助对话,学生与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融“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被拉回到中心地位,语文课堂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
  学生之间的对话要做到以下三点:
  1.把握对话时机。古代教育家孔子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在学生“心求通”“口欲言”的状态下开展讨论最好。
  2.培养合作精神。在教学中,尤其是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相互弥补,相互启发,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由组合,自行设计,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对话,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三、教师与文本对话,把握预见性
  
  对文本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只有教师准确地理解了文本才能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切入口。对话教学以文本的开放性、创造性、生成性去给对话创造更多的机会。教师要从自身的理解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界融合。要使对话更充分、更深刻,教师就应当对文本作出多种理解,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他们的体验也许会五花八门,也许会让老师始料不及,因此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应有所预料。
  教师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凭借教材中的言语,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的生命活力,根据教材的言语特色,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自身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裁剪,真正把教材当作例子,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上新的生长点,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自主性
  
  读书就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读书要把书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要调动自身的经验去进行心灵的交流。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老师首先要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做到以下三点:
  1.整体感知,自主领悟。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对话”,自由读书,读得充分,在读中产生新的感知。教师要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表象,运用规范的言语谈谈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以触发学生对文体内容和表达形式有一个整体的、笼统的把握。
  2.探究交流,多元解读。语文教学强调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文本感悟和人生感悟结合起来,最终提升整个生命价值。当学生的感悟有违于价值取向时,教师要在鼓励个性的前提下,让学生再次认真研读文本,和文本进行再次对话,使感悟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3.迁移运用,拓展创新。学生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作品进行对话,进而融进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感悟和体验。教师要让学生活读课文,设计多种动态的言语实践,迁移运用文本言语,让学生在拓展创新的话题下,在迁移运用中进一步实现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昭示着民主和平等;“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凸现着创造和生成;“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张扬着个性和人性。“对话”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没有对话,也就没有人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兴化大垛中心校(初中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