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教学词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词汇是英语语言工具属性的最直接体现,也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阅读则是初中英语课堂中的一个最常见环节,近年来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落实,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愈加凸显,如何在常态化的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的词汇教学也逐渐成为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着重探讨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词汇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 阅读教学 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124-02
  词汇与阅读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其中词汇是学生进行过阅读的必备要素和基本载体,阅读则是对学生词汇、语法、思维等能力的综合考验。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合理渗透词汇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全面理解,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词汇等英语基础知识的记忆与掌握,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1]。
  1.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性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和开端,而词汇教学则是初中英语课堂的先导环节,只有学生完全掌握了英语词汇的基本内容,才能使教师后续的各项深层次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然而从教学实际来看,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却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一教师的词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往往是采用“跟读-讲解-听写”的固定模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其二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很容易将词汇教学与阅读教学分割开来,常常是先集中为学生讲解词汇含义和语法知识,再集中为学生讲解课文主题与结构知识[2]。这些因素就导致英语词汇成为一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枯燥内容,学生无法在词汇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词汇教学效果的提升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2.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词汇的策略
  2.1阅读前创设词汇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一般都是以形象化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简洁的内容往往更容易形成深刻印象。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词汇教学就要求教师在阅读前为学生创设出合理的词汇情境,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情境方式对相关词汇进行具象化展示,从而激活学生的词汇认知,使学生能够由易到难逐步掌握词汇内容。
  2.2阅读中引导学生合理猜测
  我国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意群阅读习惯,锻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的能力[3]。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词汇教学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合理猜测,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大胆表达,促进学生将独立的单词与整体的文本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学习思维。比如指导学生阅读《Can you play the guitar》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造句“can you sing 《my heart will go on》?can you sing English song?”,学生从第一句的歌曲名称中可以很容易猜出sing的含义是“歌唱”,再运用到第二句中学生又可以猜出song的含义是“歌曲”。
  2.3阅读后适当开展词汇练习
  阅读前和阅读中是学生整理吸收词汇知识的阶段,而阅读后则是学生将词汇知识转化为外部实际语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适当的词汇练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整合理解,也可以巩固学生的词汇知识并将各类词汇真正纳入到自身的英语知识体系中。比如指导学生阅读完《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这一单元后,结合课本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special、interesting”等常用单词的翻译作业,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布置填充句子的作业:“how was the b(each)——it was f(antastic)”,通过针对性的作业练习就可以有效检验课堂的教学成果并锻炼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3.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学词汇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分别采取合理策略,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悟文本,探究词汇,实现“1+1>2”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进.打败初中英语閱读教学过程中的词汇拦路虎——活化词汇处理方式,实现渗透式词汇教学[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7(23):158-159.
  [2]王青.构词有序可循,教学有法可依——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7(43):147-148.
  [3]朱花群,吴思廉.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以一节阅读教学公开课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45):157-1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4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