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差错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小燕

  课堂差错指互动情景下学生和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产生的不正确的想法、说法等。在教学中,我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
  
  一、尝试差错――让学生畅所欲言
  
  数学学习与尝试错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探索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尝试―错误一尝试―错误……的过程。因为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可能一下子就选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必然会出现思维受阻――“错误”的情况,这时就必须另辟蹊径,进行新的尝试,直到解决问题为止。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出示第一组数:判断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453 186 219。当学生判断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后我提问:怎样的数能被3整除?生l:(迫不及待)老师我知道个位只要是3、6、9的数就能被3整除(受前面知识的影响:个位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生2:不对,不能看个位的,像23、16、29个位也是3、6、9,但是这些数就不能被3整除;生3:我也觉得不能光看个位;接着出示第二组数:21、18、51、210能否被3整除?生l:我算过了这些数能被3整除;生2:21、18、51这三个数交换位置也能被3整除;生3:如果一个数能被3整除那么交换位置还是能被3整除,师:这位同学分析得有道理。刚才生2提到的23、16、29交换位置后是否也能被3整除呢?生4:23、16本来就不能被3整除,交换位置后还是不能被3整除。师:判断能否被3整除看个位是不行的,谁来说说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经过不断的讨论争辩,最后学生一致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个数符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最后我出示第三组数:判断下面的数能否被3整除……孩子们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尝试改正错误,不断地解决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学生经历了从猜想到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从错误到逐渐逼近正确答案。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情感的体验。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的“差错”,善于发现“差错”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通过巧妙点拨,因“错”利导。有效生成,使课堂成为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二、善待差错一让学生拥有自信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差错”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作为新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常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误”这一教育资源,把错误看成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剂良药。我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时碰到这样一道题: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5米,下底是4.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一个学生这样解答:2.5+4.5=7(平方米)。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一阵笑声,这位学生十分发窘。教师没有将这种解法一棍子打死,而是让他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孩子的思维是独特而奇妙的:梯形的高是2米,而计算面积的时候又要除以2,乘2除以2相互“抵消”了,学生在算梯形的面积时把乘2除以2省略不写,记在心中,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后,形成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出的是上底和下底的长度的和单位应该是米,而不是平方米,这样不符合题意;正确的列式应该是(4.5+2.5)x2+2,但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采用这位学生的方法,比较简便。教师问:“是谁帮助我们找到了简便的计算方法?”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刚才学生的身上,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投入……
  
  三、挖掘差错――让学生提供材料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回答或理解错误。教师不应急于求成,不要轻易地判断对与错。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判,使学生拥有一种愉快的心情;其次,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差错,纠正差错。作为教师,不应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错误认识,有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供验证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找身边所需的验证材料。例如在教学比较4/5和7/8的大小时,教师提问它们谁大谁小?有学生说7/8大,有学生说4/5大,我问为什么?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我并没有给学生准备材料,也没有给学生限定用哪些材料去验证自己的观点,我让学生自己用喜欢的方式去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这样的验证。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方法非常多:用两张形状大小一样的纸,一张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7份涂上颜色,另一张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结果发现7/8比4/5大;用两根同样长的线段进行也可以进行比较;把全班40位同学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7份是35人,40位同学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4份是32人,因为35>32,所以7/8比4/5大……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让学生自己来说,自己提供的验证材料总是最亲切的、喜欢的。通过验证比较大家统一了答案:7/8大于4/5。我想学生利用了自己提供的材料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经历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这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歌德说过:“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对待学生出现的差错,教师不应当仅仅是否定或告知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当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出错的原因,使纠错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在错误中增长智慧,发展能力。让差错也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的课堂因差错而精彩,是绿色的、是共生的,是我们向往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
  [2]《教育学》,1997年版.
  [3]《课堂差错资源化》福建教育2006年第1期.
  [4]《让错误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柯月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