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比较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温 莉

  摘要:“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本文从个人教学经验中谈谈比较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体会。
  关键词:比较法 认知概念 思维素质 化繁为简 案例对比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以来,在会计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采取了很多方法,而比较常用的就是“比较教学法”。因此,笔者就所授课的两门学科――《财务会计》和《统计学原理》,谈谈个人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的心得体会。
  
  一、运用比较法认知概念
  
  例如,在《统计学原理》这一学科中需要学生掌握与运用的概念很多,而这些概念最容易混淆,因此在授课中常用列表比较法这一形式对概念、事物的特点等归纳出相同、不同点或共同的规律,以便于学生归纳比较、灵活记忆。历届学生都总将统计学中的两个概念――时期总量与时点总量相混淆,所以在授课时笔者就采用列表比较法,让学生从概念与特点上分清两者
  
  二、运用比较法将知识前后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经常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提高学到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财务会计》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理论性、实用性、技术性很强,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常将相互联系的两个项目对应讲授。如将第三章中的“应收账款”与第九章中的“应付账款”相对应;第三章中的“预付账款”与第九章中的“预收账款”相对应;“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相对应。这些都是同一经济业务的两个不同丰体方面的内容,将这些内容通过对比讲授学习,能突破重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在对比讲授中,笔者还注意板书设计。将同一经济业务的两个不同主体方面的账务处理通过合理安排板书,在视觉上直观地产生明显的着对比效果,如第三章中的“应收账款”与第九章中的“应付账款”对应讲授时,笔者将黑板“一分为二”,一边是销售方的“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另一边是购货方的“应付账款”的账务处理,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更易掌握与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并能提高学生的实务处理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比较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如在《财务会计》中的第二章介绍了银行结算方式,对于每种结算方式都有各自的流程、适用地域、结算起点、期限、种类、账务处理等,课本对这部分内容作了详细的介绍。但篇幅长、理论性强,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采用列表比较法归纳总结,化繁为简,学生便容易记忆与理解。又如《统计基础知识》中的第三章讲述了六个相对指标的含义、特点、公式与运用,这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很容易混淆计算公式。对此,也采用比较法作如下小结,那么学生在理解及运用上就得心应手,化难为易了。
  
  四、进行案例对比,课程内容思路清晰
  
  案例分析法,是很多老师都使用的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中也常用案例比较法。例如在《财务会计》课程的讲授中,对于一些相近或相关的账务处理,往往均有其相同和区别之处,学生常常容易混淆,以案例对比的方式则可以给学生加深印象,理清思维,避免账务处理中的混乱现象。
  
  五、对比练习,相得益彰
  
  在教学中除了采用比较法讲授、复习课本知识外,在练习中也常常运用比较法。例如,在第三章“应收账款”与第九章“应付账款”的对应讲授做课堂练习时,我将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扮演销货方,一组扮演购货方,各自做业务处理,然后再进行讲评。这样,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丰观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所以说,对比练习,相得益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