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赏识教育在中职会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国家大力支持教育事业,高校学生也逐渐增加。但依然有部分学生,在完成中学学业后,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进入高中学习,更别谈入高校深造,只能进入中职院校。这部分学生在周围人看来就是学习上的失败者,目前社会上对他们的关注也远不及其他学生。导致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都存在自卑心理,中职课堂上的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实际浅谈赏识教育在中职会计课堂上的运用。
  【关键词】赏识教育  中职学校  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135-02
  一、当前中职课堂情况
  中职课堂的课程项目构成主要是基础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加专业学科,专业学科根据学生所选专业不同而不同,部分中职课堂还附加有其他额外的课程。上课模式也和普通高中没有差别,部分学校还包括早晚自习,但上课情况却差距甚大,大部分学生会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打闹、睡觉。大多表现出厌学的心态,听课效率低下,无法真正投入到学习上。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因为所学的内容复杂繁琐,集中精力认真之人更少。
  二、赏识教育的概念及好处
  赏识教育为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之一,源于一位教师对其女儿的教育,近年来大受推崇。其建立在爱、尊重、人情味的基础上,并注重受教育者的优点和长处,在施教与受教过程中有意识的提醒受教育者发现自身优点,从外界加之鼓励,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自信,达到最终教育的目的;教育过程中施教者慎用批评,从多角度找优点鼓励受教育者,不像批评教育给受教育者带来压力,该教育方法能使受教育者如沐春风,激发和提升整体创造性思维。
  赏识教育诸多好处,首先:增强学生自信,消除自卑感,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做过一个研究,相同学习氛围下,受到激励与鼓励的学生无论是处事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会比没有受过激励的学生强3-4倍。其次:赏识教育能帮助施教者完成教学的目的。一个人在受到表扬,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比消极情况下强几倍。再次:有利于展开道德教育,发掘学生潜在的闪光点,对其好的行为多加赞赏,触发其潜意识的道德情感。
  三、如何将赏识教育运用到中职会计课堂
  要想将赏识教育运用到中职会计课堂,切忌浮夸,特别是施教者进行课堂教育时,可以注重运用一些方法,不能刻意去表现:
  1.尊重学生,不摆架子,从朋友的角度去为学生考虑,不夸大自己而贬低学生。
  2.设置一些奖励措施,比如当某个学生完成指定的课堂指标,就可以给予某种奖励,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可以适当的用一些降压的条件来交换,减少部分作业或者采用积分制度,积分期末可以换取平时表现成绩,鼓励学生考取会计专业证书等等。
  3.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兴趣,施教者因材施教,用一些热门话题去作为课堂开篇,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对该话题了解的学生,就可请该学生来说,长此以往,各位学生都能得到表现,增强自信,哪怕这种自信并非来自学术,但让学生侃侃而谈的同时,也会引起其他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两全其美。
  4.多鼓勵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互动中,增加师生之间彼此信任,教师对学生的一点头、一微笑,特别是中职生,教师有时爱抚的摸一下学生的头,或深情地望学生一眼,由衷的赞美一下,学生都感到这是一种“精神鼓励”。
  5.适当情况下引入一些实际的会计案例,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解答,增加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
  6.强化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创造会计实践机会,比如可以将奖励机制设置为到相关企业见习参观,以此增强学生从业的自信心和对未来的期盼。将会计岗位实践融入到每周的教学当中,可以开展课堂小市场,让学生模拟真实情况进行角色体验,目的是为了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适当创造机会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和认知到会计行业的魅力。也可将将班级会计专业授课课堂搬到会计工作岗位环境中,部分企业是愿意接受见习生和实习生的,鼓励学生多多探寻这样的机会,并作为暑期实训任务让学生完成。完成作业的同时能让学生以公司会计的“身份”进行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和课堂和实际操作是有区别的,这种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不管在学校和以后在社会上都是百利而无一害,让学生见识了真实的财务工作情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做一名会计的信心,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加了中职课堂的趣味性,也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中职课堂的学生受到的关注已经相对较少,无论身处何种学历,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丰富思想和感情的人。赏识教育运用其中,不仅是为了提升和增强学生专业能力,也是从根本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当代青年的身心健康,旨在为社会带来更多高质量人才;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方式的运用,循序渐进,最终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高祝华.当代中职生赏识教育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9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