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代教育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素质,教师必须以最少的时间让学生获取最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且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及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诸多因素中,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教师必须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师生的互动、课堂的氛围等方面,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目标设计 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国外很早就开始研究,在我国前几年也开始兴起。但一直以来高中教育都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在转,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以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的方法教学。虽花费了大量时间,效果也不一定好。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减轻学生负担,减少了各科课时数,再要采取以前的教学方法,时间也是不够的。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更多的教学目标,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这种有效性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且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诸多因素中,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1.1 教学目标要正确。要求我们老师在设计课前一定要熟悉文本,挖掘内在的思想、意义,正确把握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1.2 目标的设置要恰当。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熟悉考纲。例如在设计《化学平衡》这一章的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大纲对此部分的要求已经降低,对于化学平衡的计算已经不作很高的要求了。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把化学平衡的计算作为一个重点,那么不仅费时费力,还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1.3 对学生的现状有全面的把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对学生的现状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因为每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是有差别的,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都有所不同,有的班级基础较好,学生反应积极:有的班级基础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丧失信心。因此,我们在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个体的时候,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有所区别。基础较好的班级目标不能过低,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基础较差的班级,目标不能过高,否则学生会失去信心。有的教师一味追求难、偏,其实现在的高考理念注重的是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不在于单个题目的深度,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教学大纲、课本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终点。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是由学生现有知识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施水平综合决定的,这便需要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之外对学生还应有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一旦有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保障。
  
  2.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不能适应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连思维活动都受控制,一切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呢?
  2.1 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2.2 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在上每堂新课之前,可以就本节内容设置一些基础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在预习时也会有针对性,不是盲目地去看一遍书,而是可以根据问题去思考,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预习效果,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上完新课之后,让学生主动去归纳复习要点,构建自己的知识图谱,总结知识规律。在上完每一章元素及其化合物后,让学生根据各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以及所学化学方程式,去绘制各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以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记忆规律,当然教师要帮助其纠正、补充。
  2.3 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好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提升兴趣,主动学习。
  可采用的方式有:
  ①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
  ②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例如在归纳各元素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完成。
  ⑧辩论式。教师对于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尽情发言,相互辩论。在争论当中,学生就会明白自己的疑问。也可以提前设置辩论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找论据,在课堂上相互辩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3.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保障。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怎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爱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也要随时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就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做到让学生热爱自己,同时就会产生对本学科的浓厚兴趣。
  3.2 课堂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营造生动活泼课堂氛围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进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首先,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伦理关系。其次,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会赞赏他们的付出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变化及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三个“敢于”,要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要敢于摆脱教案的束缚,要敢于摆脱原定思路的束缚:做到三个“不要”:情节不要太多,环节不要太细,问题不要太碎;以及做到三个“关注”: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欲望。
  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但必须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培养最佳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