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必须先培养他们的数感。教师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数感;在培养操作、交流、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数感;运用探索性和开放性的习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化数感。
  关键词:数学课堂 培养 学生 数感
  
  教学新课程中有六个核心理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其中数感是最重要的。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数感才能学好数学。
  数感是人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与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我们完好地处理问题。如:知道家里住房的实用面积。装修时可节省装修材料,植树时每隔多远栽一棵树更适合小树成长,通过比较飞机、船、汽车的速度,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在教学生启发学生主动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1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数感。小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数概念是抽象的,学生建立数感是困难的,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例如教学商是7、8、9的除法时,展示图画“欢乐的节日”创设背景,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仔细地观察了主题图,准确地获得了信息并根据信息列出了用除法计算的式子,引入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
  2 培养学生操作、交流、表达能力,培养数感。思维是以动作为基础的,没有动作就没有思维,一,二年级的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教学中“拉一拉”、“拼一拼”、“转一转”、“剪一剪”等活动尤为重要,能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与交流等活动,更容易使学生建立数感。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课前我让学生在家数出10000粒大米,并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得到10000粒大米的,感受一下1000粒大米有多少。我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人数,估一估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有10000人。这样,学生从多角度对数量充分认识,并学会用数进行信息交流,初步培养了数感。
  3 教学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习题,发展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维习惯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先给学生描述一个猴王分桃的故事,最后问学生:这12个桃,如果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求商的方法。第一种是12-3=9,9-3=6,6-3=3第四只分3个,正好分完,所以12÷3=4;第二种方法是1只猴分了3个。2只猴分6个,3只猴分9个,4只猴分12个,所以12÷3=4;第三种方法3和4相乘等于12,所以12÷3=4,对于这些算法我都给予了肯定,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4 应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化数感。例如,在学习“统计”之后,我安排学生统计同学看电视的时间,并设计问题如下:
  ①看电视的时间在( )范围之内的人最多?
  ②看电视的时间在( )范围之内的人最少?
  ③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就这样,把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而且使学生在开放的信息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