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院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大量吸纳学生进实验室、引导学生进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建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建设产学研孵化基地等多种形式来构建地方院校学生多层次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对于地方院校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地方院校 复合人才 应用型人才 多层次培养模式
  
  1 引言。以产、学、研紧密相结合的形式和广泛吸纳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是我国新时期大学创新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并且在创新应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针对地方性工科院校,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比较多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三个层次。物理教研组从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首先,以数学物理系软件研究所为依托,广泛吸纳本科学生参加了研究所以教师为主题的项目和软件开发、实践的工作,开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开展教学改革的探索,如和北京大学的合作项目,江门市的各种教学和科研项目等,培养了大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很多学生现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在此基础上,密切同企业的联系,企业成为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孵化基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他们自己主动联系企业,积极参与企业多个环节的工作,熟悉了企业的运作模式,得到了在学校难以找到的实践机会,为今后的成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软件所成立后,学生自己联系的项目就有十几项之多,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其次,为了满足更多同学的对参与科技活动的愿望,我们成立了多个课外科技活动小组,每学期实际报名参加人数超过30人。利用周末、寒暑假坚持留在实验室工作,参加老师科研课题的研究。不怕苦、不怕累,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不仅做出了实际的产品,并在省、校组织的科技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虽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多付出许多辛苦和精力,但这个团队没有人为此抱怨。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学生渴望接受科学、渴望接受老师的指导、渴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创新型应用人才。同时,我们还体会到,不是我们的学生素质较差而不愿学的问题,而是如何引导和培养的问题。我们还深深体会到,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需要一批科研水平高、热心教育事业、不计个人得失、有一颗伟大爱心的老师团队。因此,我们觉得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地方院校中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起到了其它教学环节无法达到的巨大作用。
  再次,我们最近两年一直在大力推动大学物理开放型实验和应用型实验的建设,其目的也是希望通过这些实验的开设,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实践、自主提高、自主创新的平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台知识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革目标。首先要大胆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尝试:①地方院校学生通过参与产学研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学习模式上的改革与探讨:②地方院校学生产学研与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与正常教学实践模式的改革与探索;③地方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④如何引导地方性院校学生尽快进入科研课题以及提高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
  通过以上内容的改革,我们希望达到以下各项目标:①首先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制定更加具体、系统、切实可行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案,真正实现多层次复合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②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实践和总结,进一步明确此类教学改革的措施、方法并进一步制定系统化、目标化的具体指标;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改革思路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提出明确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并付诸实践;④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改革的经验。
  由于具有较多数量的地方性院校学生的整体基础不如一些重点院校,但是不是就没办法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呢?如何通过改革教学实践模式、探讨可行的多层次培养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产学研项目和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等来寻找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将是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如何才能保证这些改革目标的实现呢?我们以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手进行:①坚持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招收大二以上的学生参加产学研活动和科研活动小组,按不同课题、研究方向分成若干小组,尽可能做到针对性指导;②设计调查问卷,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调整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活动的内容和方案;③及时整理、推出和发表学生科技活动取得的各种成果,(准备在精品课程网站中增加一个专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继续推进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④教师团队在进行教学研究的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发表研究成果。申报省、国家的教学成果奖。
  通过调查、问卷、总结和分析,进一步明确五邑大学学生在产学研结合的学习模式和课外科技活动的目标、形式、内容以及管理方式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等。
  总结前一段时期开展学生参与产学研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取得的经验、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听取参与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大家共同讨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可取经验、更合理的措施,进一步按阶段、按层次深入研究地方性院校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效果和规律,提出更加量化、容易操作的实施方案,撰写相关教学研究论文,推出学生科技活动成果。
  通过一系列改革应使地方性院校人才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以下几个特色:①地方性院校本科生课外参加老师具体指导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和科学研究课题;②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③对学生进入企业实际课题和科研课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④对学生认识、了解企业需求、企业管理和产学研结合模式以及国内外前沿科研课题有很大的帮助{⑤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拓展学生的视野等;⑦对此类问题的教学研究目标、形式、规律的创新改革。
  通过改革和创新我们希望:①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重新定位和评价;②如何因材施教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③产学研、科技活动与正常教学互动形式的探讨以及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探讨。
  4 结束语。我们将在前期对学生的多层次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实践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改进完善产学研的学习的方式、扩大产学研孵化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内容和层次,进一步探讨这种创新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作用,总结实践经验和此类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成果,撰写教学研究论文,为创新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忆、丁瑞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地方院校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第26卷,第5期:P81
  2 吴森,地方高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认识和实践,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第22卷,第1期:P41
  3 丁瑞钦,地方大学工科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第22卷,第1期:P1
  4 曾庆光、王忆,关于研究型公选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第27卷,第7期:P35~37
  5 朱慧群、丁瑞钦、王忆,论综合性研究型实验教学,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 007,第27卷,第7期,P51~52
  6 王忆,大学物理开放实验建设,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第26卷,第5期:P75
  7 朱慧群、丁瑞钦、赵丽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中山大学学报论,2006,第26卷,第5期:P78
  8 朱慧群、丁瑞钦,构建物理教、学、研互动模式,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第26卷,第5期:P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