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生语感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湖南省祁阳县进宝塘镇白合学校 祁阳 421700
  
  【摘要】学生学习母语要充分依靠语感,要以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作基础,以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将与生活相关的母语图式转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可以从生活中,从口语中,从积累、感悟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语感 培养策略 培养方法
  
  Brief talk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nse of language
  Deng Dicui
  【Abstract】Pupils learning mother language needs to depend on the sense of language to change the mother language picture which is relative to life into their mind structure, the base of which is the sense of spoken language which has been ha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condition is the native culture background. Therefore, it is not necessary to start from systemic language knowledge and grammar rule to learn mother language. Oppositely, teachers can cultivate their sense of language from life, from oral language and from accumulating and comprehending.
  【Keywords】Sense of language Strategy of cultivation Method of cultivation
  
  语言文字富有灵性,以形表义、形神兼备。汉语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重意不重规则,语言凝练丰厚,音韵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富有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而且要重视整体感悟。
  然而,学生学习母语要充分依靠语感,要以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作基础,以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将与生活相关的母语图式转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可以从生活中,从口语中,从积累、感悟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1.语感培养策略。由于语感类别角度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培养形象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情味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意蕴感的教学策略等。培养形象感,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储存在头脑中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
  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如何培养语感教学策略主要有:反复诵读、潜心涵咏、比较品评、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基本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对语言作直接的整体的领悟,其过程与语感的直接感悟基本吻合。比较品评,是课堂教学语感培养的有效策略,在比较中进行比较、鉴别,以便发现课文中语言的妙处,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潜心涵咏,是在熟读基础上潜心研读,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鉴赏,力争体会其中的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己体察,要求将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累相沟通,体会作者的心灵。语言文字符号本身不具有指代物的形象,但借助联想和想象,可以转化生成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并通过表象的重组,创造出文章指代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2.语感培养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要通过学生的感觉实践,在反复不断的训练中培养起来。作为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多种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阅读、领悟,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语感能力。
  2.1 创设情景。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浓郁的语感情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为语感训练形成良好的氛围基础。
  如:《找春天》一课的教学,教师开始用电脑出示一幅春天的图画,再配上春天动物的声音,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2.2 引导想象。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帮助学生把语言转化成生动的画面,并让学生联系相近的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发散延伸,对其中语言文字作更深刻的感悟。
  如:在教学《白杨》最后一段话:“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白杨”是什么?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父亲的伟大。
  2.3 理解意义。朗读不仅是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更是一种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学生阅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是情感体悟的核心。
  一些词语生僻、专业性很强,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如“投影”一词,教师直接打开投影仪,一束光线射到幕布上,告诉学生这就叫“投影”。
  一些拟人化程度很强的词语,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比如“白璧无瑕”教师可以通过教室雪白的新墙壁,引导学生联想到女孩子的皮肤。
  2.4 点拨提示。准确、适时的提示,有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对话内容较多的文章时,较难把握人物语言及其心理活动。如:《临死前的严监生》里,赵氏说:“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由于学生对人物内心很难揣摩,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平淡。教师要点拨学生明白人物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培养学生语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5 练习句式。练习句式既可以培养语感,又可以进行语言训练。《葡萄沟》一课,重点是感受新疆吐鲁番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描写葡萄主要是通过葡萄的色彩来表现,从而感悟到新疆吐鲁番的美多在色彩,同时完成了词语的积累。
  
  3.结束语。语感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作为语言教师,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时就是要正确引导学生大胆感受课文、体验语言,在朗读训练形、象体会和生活感悟中,激发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的应用能力,要通过多种策略,调动学生语言感悟的多方积极性,深刻领悟语言内涵,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