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践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是每一位计算机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1.课改新教材内容大众化、无专业特色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我校自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一年级新生使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笔者对比了附近几所中职学校使用的国家规划教材发现,目前使用的教材都是中职中专的通用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课本的案例较少贴近专业和工作实际。新教学大纲指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不同的需求,但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对所有专业的学生实行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
  2.学生准备不足、难以适应新课程学习
  一是学生的心理准备不足。新课程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新思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知识、锻炼职业能力。而中职学生进入学校之前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学能力较差,厌学情况相对比较严重,难以适应新课程学习。
  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近年来,笔者对新生进行“计算机学前应用能力调查与水平测试”发现,学生的能力水平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结构,能力差异较大。除个别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以外,96%以上的学生都有使用过计算机的经历,但只有不到8%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在中小学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对Windows应用程序,WPS,Word文字编辑等软件都有所了解,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他们主要是在家庭、同学家或网吧等接触或使用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应用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娱乐的层面,对网络电影、QQ聊天、游戏等相当娴熟,对基本办公软件缺乏认识,学生的差异化使教学要求难以统一。
  3.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调
  新课程倡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程从以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以知识应用型为主。然而目前大多数计算机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思维,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却忽视了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也大多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辅导”这样的单一模式,上课时,教师讲解书本上的内容和操作步骤,学生被动地听,上机时,学生做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教师进行辅导,这样的课堂形式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验教学设施不足、实训时间被压缩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教学要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基本原则”。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学校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放缓了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造成计算机实验设备不足、故障较多,学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又不够重视,随意缩减课程的学时数,给计算机教师造成了很大的教学压力,使学生练习的时间也相对减少,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新课程教学探讨
  1.开展课程改造,强调专业特色与应用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必须要在新教材的基础上开展课堂层面的课程改造。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应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强化其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
  (1)削减理论性很强和实用性较差部分的内容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并不是为了研究高深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关键要给学生提供对就业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重点放在技能培养和专业应用上,不必要求学生对知识面面俱到。例如目前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用较大的篇幅阐述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等内容,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概述或仅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
  (2)增加与学生的工作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
  不同的专业对于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层次是不一样的,怎样在最短时间内讲解最重要的内容,这是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调整各部分的学时比例。譬如笔者所在的卫生类中职学校,中药、药剂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将进入医药企业,从事药品销售相关的工作,可能会大量使用图表格式对市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对于Excel表格和图例分析要结合不同的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练习。只有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调整授课计划、授课内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以致用。
  2.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教学大纲建议:“教师应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学生的差异性迫使采取差异化教学手段势在必行,如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开展差异化教学,笔者采用了以下做法:
  (1)分层次教学
  按照学生计算机能力水平分布的结构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A层次学生基本没有学过计算机基础课程;B层次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C层次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制定了“基本学会、适度提高、拓展应用”的教学方针。所谓基本学会是让学生通过模仿达到基本要求,学会简单的操作,对计算机应用有初步了解;适度提高是要求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使用技巧,提高操作效率;拓展应用是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在专业领域中遇到的问题。
  实施教学过程中,制订3个层次的学习目标。例如,在网络信息搜索的教学中,第一层次的目标是根据教学要求,按步骤完成实验,学会网络搜索的基本操作;第二层次的目标是学会搜索不同文件类型的文档、缩小信息搜索范围,掌握信息搜索的高级技巧;第三层次的目标是学生能够熟练搜索相应主题的信息,并且能够把信息重新加工,形成个人的知识库。这样使学生能根据个人的知识水平自主选择任务的难度,既照顾到“零起点”的学生,又能让“非零起点”的学生展现个人才能,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多元化评价
  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个性差异,以及专业方向的不同,致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在评定学生成绩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制定各个模块在考核成绩中所占据的比重,综合学生计算机模块化能力测试和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项目的准确性进行评价,这样可以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3.更新教学理念,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
  新教学大纲建议:“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是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在Word软件使用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文字符号录入的任务,当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输入文字时,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怎样改变字体,怎样插入图片,怎样打印文档等。随着任务的完成,学生一层一层地揭开了计算机技术神秘的面纱,并且不断地增强了对学习的信心与成就感。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教师结合知识目标与培养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在课堂中引入生活或工作中的真实事例。一个案例就是一个知识模块。例如,中药、药剂专业的学生在学习Excel函数的使用时,笔者引用了他们的专业课程药品销售技术中的案例―拜访客户。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根据客户购买产品的数量、品种、类型等信息,对客户进行等级划分,最终确定目标客户。实践证明,结合专业领域的案例学习,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提供了在专业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线索。
  (3)项目教学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项目通常是一个针对某个计算机知识模块、围绕职业岗位活动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实施该项目(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学习并通过制作最终作品的形式来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考查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例如在网络信息搜索的教学中,结合当时世界局部地区正在爆发H1N1新型流感(猪流感)的疫情,笔者给医学临床和护理专业的学生设计了一个主题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患者的诊断和护理技术”的研究项目。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病例的信息,了解病例的发病情况,使用数据表格等计算机技术对该疾病的发病成因、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了解并学习此类病症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技术。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掌握了如何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如何进行信息加工、信息呈现等综合应用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实训作业法
  实训作业教学法是通过营造虚拟的工作氛围,建立假定的工作平台,设置假设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自身的不足与知识缺陷,从而达到相关专业知识的获取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例如卫生保健(乡村医生)、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之后将会安排到社区医院或乡村卫生站工作,因此给这些学生的计算机安装了临床常用信息系统,如电子病历(EPR)、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重点训练目前国家医疗改革正在实施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根据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具体做事,使学生了解实际知识、熟悉职业环境。
  4.引入民间资本,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暂时出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下降、教育投资有效供给不足的情况,影响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设备的采购。学校方面除了要想方设法积极筹措教学资金以外,笔者认为其根本出路在于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个人等投资教育,让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产业。我校率先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中采用了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移交)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利用民间资本投资教育产业解决学校教育装备建设的道路,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目前投资方已经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3间计算机实验室,共200多台计算机,完全能满足2000人以上开展计算机教学的需要。
  如何吸引民间资本、解决盈利性和教育公益性的矛盾,在具体操作上,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投资建设要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引入民间资本的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因此,投资建设必须以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为根本。
  二是学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追求盈利,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合作模式为企业创造营商环境。例如我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曾经采用过学校向企业返还学生上课电费,由学校支付学生上机费用,实验室在课余时段收费经营等多种方式,使民间资本达到盈利目的。
  三是学校要监管民间资本的运行过程。一般规定以社会平均回报率作为其投入回报的标准,或者在适当的时候采取回购等方式缩短民间资本回报期。
  四是学校要规范民间资本的投资行为。资本过度逐利会直接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学校应及时纠正企业违规行为 ,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Z].教育部,2009
  [2]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Z].教育部,2009
  [3] 关于做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09〕19号)[Z].教育部,2009
  [4] 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 朱嘉贤,李坚.分层分类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8
  [6] 李伟.多姿多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3
  [7] 郑文谦.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产业的可行性与途径探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3,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3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