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小练笔,夯实阅读课堂的基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南吉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理解和运用在程序上并不是隔离断开的,理解中运用,运用中理解,螺式上升,循序渐进,是语文学习的规律。因此,课堂小练笔,是探索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用课堂小练笔来夯实我们的阅读课堂呢?
   一、诠释空白,变“虚”为“实”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用敏锐的目光把握作者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捕捉这些“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练笔。
   (一)挖掘词语的生动内涵
   如《触摸春天》描写了盲女孩安静地用自己神气的灵性拢住了一只蝴蝶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命与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一个“流连”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但文章并没有对此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这正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课堂练笔的空白点。一位老师抓住“流连”这词,让学生思考:每天流连在花丛中,小女孩会做什么呢?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孩子们眼中的画面是生动的,他们写道:她蹲下身子,凑到一朵小花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极其满足地闭上眼睛,好像那香气沁入了她的心脾,融入了每一根血管;她和小草谈心,诉说自己的故事;她走到小池边聆听天籁之音,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听泉水扬起的刷刷声,听鸟儿凌空扑翅的声音,听虫子叫,听青蛙鸣……这样的设计不仅检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蕴涵和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还有效地进行了具体叙述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读与写的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头战象》中,嘎羧看到象鞍后的内心世界,课文中并没有描写。有位老师针对这个空白点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是啊,身躯庞大的战象嘎羧竟有如此深情。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的内心世界,也许更能了解它。
   课件出示:我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久久地摩挲着,我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和血腥奇特的气味,不禁想起了……
   师:请把它内心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生:(认真书写,教师巡回)
   师:我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久久地摩挲着,我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和血腥奇特的气味,不禁想起了……
   生1:和我的战友在沙场上浴血奋战。
   生2:我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久久地摩挲着,我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和血腥奇特的气味,不禁想起了当年战斗的场面。我们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
   生3:我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久久地摩挲着,我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和血腥奇特的气味,不禁想起了那二十六年前的战场,我们披挂着象鞍,威风凛凛,在枪林弹雨中直冲向敌人。
   这是学生不经意的真情流露,他们已经完全走进了的战象嘎羧内心世界,与嘎羧的心紧紧交融在一起了。
   二、抓住“典型”,由“此”及“彼”
   所谓典型,是指文本散发出的一种特有的精彩,如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典型的表达手段与技巧,等等。在教学中,把这种“典型”的大方找出来,并付之于练笔,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仿句式
   现行的教材中有不少典型的规范句,从修辞上有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对偶句等。从句式上分有陈述句,感叹句,设问、疑问、反问句等。这些句子准确传神,积累并能移植这些句型,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语言并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譬如《趵突泉》一课,作者在描写济南七十二泉之形态时,就很有特色。文中写到:“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这运用了丰富修辞手法的语段,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极好形式。在组织学生学习以上内容以后,本人让学生仿照文中“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其他事物的不同姿态。通过训练,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句式,而且也丰富了他们的语言,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
   (二)仿段式
   小学语文课本中,构成语段的方式有承接式,总分(分总)式,并列式等。模仿语段结构进行练笔,可提高连句成段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并非是写作教学应该独立承担的一项任务。
   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接触最多的是总分段式,如我在教学《东方之珠》的第五自然段“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时,先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夜晚的香港是灯的海洋?”学生回答:从“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和“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中可以看出。然后我马上告诉他们:这一自然段以“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一句为总起句,后面都是写的灯的海洋的具体场景,这种结构段式就叫总分段式。接着,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仿照此段的写法,围绕“一到双休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让学生活学活用,当堂掌握这种段式结构。
   三、拓展延伸,从“闭”到“开”
   拓展延伸既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也是文本理解与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点。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联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选择更多,思维更加开阔。
   (一)延伸情节,奇思妙想
   有许多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如《七颗钻石》的结尾写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在学完课文后,本人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写大地上会有怎样的变化。
   有学生写道:“水流到田野里,田野里干裂的土地湿润了。干枯的庄稼抬起头来了。水流到果园里,果树的叶子舒展开了,树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水流到沟里,小动物们在沟里喝足了水玩耍着。”
   还有学生写道:“河流和水井里灌满了水,人们纷纷跑到河边,捧起水大口大口地喝起来。小孩们嬉笑着大声地喊‘有水了,有水了。’村长对大家说:‘小姑娘的爱心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大家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好,未来会更美好。’大家拥抱着小姑娘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置身于此情此景中的学生心神觉醒、灵性飞扬。这样的想象小练笔既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又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自由流淌。
   (二)变换角度,发挥主动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地对语言进行梳理、内化、调配、整合?我认为,变换角度写是好方法。变换角度练笔可变换人称,变换体裁等。
   (三)多元开放,融于一体
   多元开放型的练笔,将理解、运用及表达融于一体,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精髓的彻悟,发展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如《卢沟桥的狮子》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意境:卢沟桥在和平年代的美丽与安详,以及在战争年代的痛苦沧桑。这两种情境,像巨大的冲击波一样撞击学生灵魂深处。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改写或者补写课文最后一段,锻炼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我们的教材是编者经过筛选的中外精品文章,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凭借和写作指导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之典范,凭借课堂小练笔引导学生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只有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创作灵感,提高读与写的能力。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一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