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在课堂小练笔中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取决于课堂实践教学,而最主要的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无疑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学习空间,才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语文课堂才显得富有活力和魅力。
  而依托于阅读教学的课堂小练笔,是新课程语文教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习作训练方式。它是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的感悟和模仿,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让他们的语言积累得到丰富和应用呢?笔者结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阅读课堂小练笔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情动处练写
  人生哪里不动情?情感是陪伴人一生,而且是人的心灵最深最美的东西。小学语文教学除了传授知识,还陶冶人的性情。“情动”是“辞发”的前提条件,二者互为因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抓住课文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适时找准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把小练笔挤进语文教学课堂中,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写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文中情谊感人,是一篇训练小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为了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笔者从大娘、小金花、大嫂着手,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景,把大嫂的内容改成一告别封信,配合上离别的音乐朗读。
  师:此刻的大嫂会有哪些反应呢?(语言、动作、表情等)
  再播放离别的音乐,让学生动笔写下来。
  生(汇报):大嫂早已泪流满面,仗着双拐的手在颤抖,她的嘴……
  这种情真意切的话语,让学生进入了文章情境,转换角色,与文本与作者进行着最真实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个“对话”的过程既有个性化解读,也有师生与文本间的情感共鸣。引领学生以用自己的感官去与文本进行对话,教师及时捕捉住这一“情感共鸣”,让学生的写作热情迸发出来,感到不吐不快,正所谓的“情动而辞发”。这样语言文字训练和精神得到了同步提升。
  二、在空白处补写
  文字的表达给人真实的美,但恰当好处的空白也令人遐想。这种遐想是因人而异的,有时不是单一的文字所能表达得了的。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情节,形成了语言文字的空白美,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如果教师时时敏锐地捕捉住这些空白处或简略处,及时地引导学生以习作的形式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化虚为实,化简为详,既可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训练写作能力。
  如,笔者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学生看到父亲是了不起的!那么儿子的了不起又从哪儿可以感受得到?
  生:“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从这里可以看出儿子了不起。
  师:儿子了不起呀!废墟底下,在38个小时两千多分钟里,伸手不见五指,年仅三年级的儿子竟能做到安慰同学,他不害怕吗?他会怎样去安慰同学?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把儿子和同学在废墟下的情景写下来。
  此时的补写,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阿曼达的勇敢、镇定、了不起,明白了阿曼达的父亲对他的影响有多么的重要。此时的补写使学生、文本的情感都得到了丰满。
  三、在理解中创写
  语言的表达往往促进理解的加深,可理解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理解中才能有所表达,所以说理解与语言表达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对事物初步了解上进行练写,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
  《花的勇气》这课文虽然不是一类课文,但其写作顺序明显,表达的人生意义深刻,尤其是花面对冷风冷雨拔地而起更令折服。所以教学《花的勇气》时,在学生明白了是因为勇气花才能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然后设计对话:
  生活中你有花那樣的勇气吗?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在生活中除了勇气,我们还需要什么?(练习写话)
  生命的意味是(意义在于):
  很快,学生自己就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悟:“生命的意味是诚实、守信。”“生命的意义在于——热心助人”“团结、友爱”“认真、乐观”“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的练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生的领悟,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事物理解,才能有所想有所感,自然就会畅所欲言,写出来的内容丰富、真实感人。通过语言的练习,往往又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含义深刻的理解。
  四、在拓展处续写
  要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仅仅文本的阅读教学往往是不足的,更需要延伸和拓展。在语文教科书上,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有的用笔精简,有的言尽而意不尽,往往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在文章的这些回味之处,恰当地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延伸情节,能使情感得到圆满丰盈。
  如,笔者在教学《穷人》一课后,设置课堂小练笔。让学生在弄懂《穷人》一课的时代背景,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去唤醒学生的续写激情。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渔夫和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又发生一些什么事呢?他们是如何生活的?这样,就使课文的情节得以延伸,穷人那勤劳善良的品质也可得以再次体现。这种通过钻尾声的空子,练续写,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在精简处改写
  小学语文编设的课文属精简语言阅读文多数为古诗,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所在。小学生学习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终生受益。但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弄懂诗义和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古诗改写成一篇描写细致、生动、有趣,如亲临其境的记叙文,那更是锦上添花。这种课堂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学古诗文兴趣,又训练其作文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如,笔者在教学宋代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古诗《游园不值》,诗意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在帮助学生比较正确地解读诗句的基础上,笔者安排习作训练:把古诗《游园不值》改写记叙文。要求学生改写时对诗的内容、主旨不要改,在尊重原意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只是在文体上改。引导学生注意把作者春日游园所见所感事情写完整,要写明时间、起因和经过。教师提醒学生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领略到盎然春意,曲折而富有趣,要详细写出作者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这一变化过程,要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学生笔下“春光明媚,百花竞艳,碧蓝的天空万里无云。这天,大诗人叶绍翁独居书斋,两只胳膊交于胸前,踱来踱去……便换上蓝袍,穿上木屐,信步游至朋友家门前……”等写得栩栩如生。
  古诗改写成记叙文,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教师正确引导、点拨、放手让学生想象、提笔练写,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且是一种美的教育和享受,有助于弘扬我国古代文化。
  总之,教师如能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材,读写结合,安排切实可行的小练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