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单道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但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虽然学会了数学知识,但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要达到这种境界,我觉得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力求构建生活化的课堂。重视“四有”――即有生活情趣、有生活来源、有生活氛围、有生活气息。真正地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导入有“生活情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见,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因此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导入材料。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我就提问:日常生活中车轮都做成什么形状?车轴一般放在什么位置?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再利用小狗做车的动画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日常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形,而且车轴一般放在圆中心的位置。那为什么要这样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明白的。(板书:圆的认识)
  在导入时选择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子,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内需中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具体地感知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潜移默化地受到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二、能力培养有“生活来源”
  能力培养“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比如,在教学“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时,我问:如果以每个小组为单位让你们来做评委,老师的这节课能得几分?(10分制,学生亮分。)最后的得分是多少?(学生计算平均得分。也就是先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除以打分的人数。)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吗?通过给老师打分及平均分的计算等,既强化了本课的新知,再现了“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又使教师得到真实的反馈。这些内容的设计,既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可以真正地服务于生活。
  三、思维拓展有“生活氛围”
  思维拓展“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的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四、应用延伸有“生活气息”
  应用延伸“生活化”是指把知识的应用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类推和迁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懂得其中的道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课尾,我提出: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和圆有关,比如在平静的水面上扔进一颗石子,荡起一圈圈的波纹,都是什么形状呢?(学生说是一个一个的同心圆)你能利用身边的工具画出来吗?课后找一个平静的湖面去做一做,并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并进一步地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教师应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学生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其实这些都离不开数学。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