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动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 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所以,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着还给孩子一个“对话”的课堂,重点采用“与文本中主人公对话”“与文本中精彩片段对话”和“与自己、生活对话”,让学生主动起来。
  一、与文本中主人公对话
  我在尝试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教学中,感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语文课本入选的教材大多是优秀的诗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有的是作家的自叙传,有的写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表现了主人公对人生、自我、社会的独特认识和感悟。我在读解和品味这些作品时,运用三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本人或文本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作家或文中人物的生活、命运和心灵的思考与抗争,增强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1.感同身受,情境感悟,产生心灵共鸣。
  成功的心灵对话离不开精心打造的场景。当学生亲身实践后,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中,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从而感悟文本,受到启迪。
  2.借助表演,创设情境,走进角色。
  “表演”是语文课堂上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一个好的表演不仅要让学生把文本内容再现出来,把角色的语气、表情、动作展示出来,还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角色的内心,与主人公近距离交流。我在教学中经常问:“如果你是文章中的主人公,你会怎样想,怎么说,怎样做?”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对于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在精读课文时,我更多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站在主人公的立场上深入故事情节,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和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
  3.引发想象,激活思维,与主人公心灵对话。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字里行间常留有想象的空间,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我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这些有利的显性和隐性因素,利用“文章空白”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启发想象,充分发掘作者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对文本进行补白,与文本中主人公进行心灵对话,深刻感悟文本的寓意。
  二、与文本中精彩片段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的获得,要靠日积月累的语言积淀,靠主动积极的思维和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是在对语言感悟、探究中得到培养的。
  1.读中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典范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中精彩片段所表现的情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现出来。
  2.品中悟情。
  对文本中的精彩片段品味分析,入情入境,抓住关键词,采用“换词(句)法”点拨学生品味哪个句子好,好在哪?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去与文本对话,使阅读教学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
  三、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话
  我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引导他们体会文本、体验生活,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具有启发意义的课文,如《寓言》、说理性文章等,我都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感想。有“味”的语文课堂到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充满着智慧的交融、个性的张扬,成为师生难忘的一次“人生遭遇”。每每教学一篇文章,都是我和学生的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这样有滋有味,情趣交融的语文课堂里,教师虽是知识的富有者,却不去毫无休止地展示自己的“财富”,教师虽拥有自己的各种能力,却不去刻意有声有色地表演自己的才艺,他是一个引路人,一个设计师,一个总导演,最坎坷的路让学生去走,最美的图画让学生去画,最精彩的戏让学生去演。这样情趣交融的语文课,让学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样情趣交融的语文课,学生能不主动吗?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八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