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思维是思维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因此,教师需要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学生对知识没有疑问,那么学生便不会自主思考;如果教师没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那么学生便难以随着问题的展开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起的是引导他们学习的作用,教师需要创设清楚、明确、多层次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锻炼。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青少年时期甚至是少年时期要开始,日积月累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数学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重要课程,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认清目前存在的不足,通过合理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过去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
  在传统式的初中教学中,教师的教育大多是“填鸭式教育”,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记了笔记以及上课是否认真听课,但其实这种方式是非常“低效率”的学习方式。此处的“效率”指的不是学生能够又快又好地做出题的速度,而是对学生思维、思考能力的培养。“填鸭式教育”更多地把学生变成机械的做题机器,不利于学生未来综合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心智、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这正是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起成熟的心智、优秀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一些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
  生活情境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学生来说,课本上单纯的文字描述无法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可能会打瞌睡、开小差、甚至扰乱到正常的课堂纪律。对此,教师应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创造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点燃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那么,教师该如何创造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呢?这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我们真实的生活,因此,对于特定情境的创造、情感氛围的营造也应来源于生活。不仅如此,教师除了从真实生活中汲取情境创造的灵感,还应具备一定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一种能够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如果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共情能力,便可以实时对所创造的情境做出一定的调整,以便于提高学生对该情境的接受度以及提高学生在该生活的情境中学习的效率、加深学生在该特定情境中思考的深度。
  例如:在讲到初中数学关于圆的各种知识(圆心角、圆周角、圆的位置关系等)时,教师可将圆具象化到生活中,可以是某座建筑,也可以是某栋房屋,同时,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去感受这个情境、领悟这个情境。只要教师能够在特定的课程中挖掘生活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注重寓教于乐,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在黑板上写板书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平面的图像、文字很难营造生动的、形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学设备的更新,给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通过现代化手段,教师可以制作出生动形象的课件,使学生对一些知识、一些图形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展开时,教师让学生观看图形展开的视频远远比让学生看平面图形进行想象来的直观。同样,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类小游戏及友谊比赛等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设置各类知识小竞答比赛,让学生举手回答各种趣味小问题,这样“寓教于乐”,有利于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锻炼快速应变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置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手性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又动脑,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关注知识内涵,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做一个全面、多元、多层次的课题设计,并设置相应的问题导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应紧扣知识的本质内涵。比如:问题不能是以下的这种——“勾股定理的公式是怎么样的?”“如果以三角形的内心为圆心,以内心到三角形一边的垂线段为半径作一个圆,三角形和圆的位置关系是什么?”而应该是——“勾股定理的公式为什么是a+b=c”“以三角形的内心为圆心,以内心到三角形一边的垂线段为半径作一个圆,为什么这个三角形会和这个圆相切?”不能为了问题而设置问题,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在设置问题时,首先应该想清楚这个问题面对的对象是谁,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的对象当然是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应以学生为主体;其次,问题的设置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不一定需要一个唯一的答案,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是不同的,他们面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思考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需要明确这个问题设计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哪一个知识点;最后,问题的语言表达应该清楚明确,否则,容易产生歧义,这会让学生无法理解题意,从而做出错误的解答。
  (四)实施多元策略,呵护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们要确定一个原则——创设教学情境要“以人为本”,即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新版课程标准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课程设计,以及更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问题情境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悬念情境、信息情境、生活情境及求异情境。有效地创设悬念情境是指教师要在教学时创设一个具有悬念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圆”时,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就回答“圆的。”再问“如果是长方形或是三角形的可不可以呢?”学生笑着纷纷摇头,问“那可不可以是椭圆呢?”“不行不行,没法骑”学生抢着回答,继续问“那为什么圆就可以呢?”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教师可通过类似情境的创设,给课堂教学增添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有效地创设信息情境要求教师能够在情境中使用到充分的知识信息架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充分理解教师创设该情境的目的,同时,良好的信息情境的创设也有利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是需要教师将所要教学的知识融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所潜藏的數学知识。数学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创设出一个生动形象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清境,如教师可以构建一个生活购物环境,让学生运用方程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有效地构建求异情境就需要教师构建一个有效的情境,让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并对自己的质疑作出论证,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方式的改变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学生来说,新型教学方式的出现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新型教                   (下转第24页)(上接第2页)
  学方式的探索中,有一条路叫做“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
  生创新思维”,这种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身怀抱负的教师们定能找到一条又一条培养学生更好、更全面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建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开始[J].教育现代化,2017(03):158-159
  [2]廖小员.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7:47
  [3]顾景辉.以情境教学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12)
  (本论文系2017年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研究》(项目批准JYYB-2017066)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09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