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困难职工群体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困难职工的生活保障状况历来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08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及5.12汶川地震的影响,使得企业各项工作受到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受到冲击。为了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同时了解困难职工的所急所盼、所思所想,协助各级部门共同解决好困难职工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9年4月份以来,我们对全集团2008年第四季度在册困难职工开展了生活状况摸底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特困职工181户,严重困难职工193户,一般困难职工340户,共计714户。通过调查摸底,对困难职工的生活境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困难职工群体的基本情况
  (一)、困难职工群体的基本概念。随着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困难职工群体日渐成为企业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状况,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是摆在各级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民生课题,也是工会组织履行职能,协助党政组织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困难职工群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涵盖不同的人群,呈现不同的特征。当前,困难职工群体包含以下三类群体,即低于低保线标准,生活十分困难的;高于低保线标准,但由于疾病、子女教育而生活困难的;因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结合我集团实际,我集团对困难职工群体进行了细化,其中家庭月人均收入500元以下的为特殊困难职工家庭;高于500元但因疾病、工伤、子女教育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为严重困难职工家庭;因灾害等临时性因素赞成生活困难的为一般困难职工家庭。这个界定不仅便于与社会相关救助体系沟通,在实践中也更容易把握和操作。(二)、困难职工群体的构成状况。从对困难职工构成状况分析看,年龄大、学历低、技能单一者占到困难职工的一半以上。1、年龄偏大的多,超过7成。大多数困难职工年龄普遍偏大,竞争力较低,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员占被调查困难职工总数的77.79%,成为困难职工中的主要构成部分。2、学历较低的多,达到6成。由于各种原因,困难职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分析资料显示,初中文化及以下困难职工占到困难职工总人数的63.1%,由此造成的个人素质不足成为阻碍其在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3、技能单一的多,占71.8%。由于困难职工大多集中在一线,常年从事的是基础性工作,工种特点决定了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技能比较单一,占困难职工总数的71.8%。(三)、困难职工家庭的基本生活状况。调查显示,日常生活的压力使困难职工群体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被动维持基本生活上,对生活前景普遍缺乏信心。1、家庭生活以维持基本生活为主。从困难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看,大多数困难职工家庭生活负担较重,收入低并且不稳定,赡养老人、患病、子女上学等多重压力交织,造成生活困难,特别是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使很多困难职工家庭不堪重负、负债累累。2、生活质量低且处于非良性循环。尽管工会组织开展的“三不让”活动在保障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其它职工群体相比,困难职工仍处于较低的生活水准,基本生活消费、住房等状况普遍不好,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如家庭成员得大病、孩子上大学等等,家庭生活状况就是雪上加霜。此外,贫困带给困难职工家庭的直接影响除了生活水准的低下外,还有发展机会的缺失以及发展能力的不足。一方面社会关系薄弱。大多数困难职工生活窘迫,没有时间、财力、精力进行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的薄弱和低层次,使困难职工的信息闭塞,获得自身发展的信息渠道较其他群体窄,争取发展的机会相对减少。二是普遍对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大部分困难职工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只要能维持一般生活就可以。即使部分对未来有信心的困难职工,也大多是因为有孩子正在上大学,盼望孩子学成毕业后有份好工作,能够帮助家庭脱困。但是,当前大学生毕业就业的严峻形势,又令困难职工十分揪心。
  二、困难职工致困原因分析
  (一)职工本人(直系亲属)患大重病或长期患病是职工家庭致困的主要原因。在我集团特殊困难职工当中,因本人或家属患重病、长期患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有139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76.8%。据统计,慢性病患者每月平均吃药费用在200元以上,患重大疾病的平均每年医药费需要数万元。由于现有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原本是一个基本温饱之家,一旦出现重大病人则全家陷入贫困境地。此外,由于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患病,困难职工心理压力往往也很大,因而他们的患病几率往往高于非困难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恶性循环。(二)子女就学费用使困难职工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学费居高不下,教育收费项目增多,使每个家庭为子女教育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给普通职工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据了解,目前本科一、二批院校普通专业每年的学费都在3500元左右,艺术类专业学费5000-10000元不等,有的本科每年学费10000元以上,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通讯费等,供养子女上学每年的费用总额相当高。由于困难职工收入水平较低,没有足够积蓄来支付子女高额的教育费用,远远超出了困难职工家庭的承受能力,使困难职工家庭不堪重负。但是子女上大学承载了困难职工家庭未来的全部希望。据调查分析,许多困难职工因为学历低、技能单一而导致收入低、家庭生活困难,为避免子女重蹈覆辙,普遍存在着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子女培养成材的想法。但是,当前的教育成本很高,教育又是一项长期工程,因此,许多困难职工通过透支体力、精力、健康等来供养孩子完成学业。(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降低了困难职工抵御风险的能力。由于现行社会保障政策的限制,部分困难职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是遇到重大疾病,得到的社会救助普遍较少,医保等政策对职工保障度非常有限。另外,由于我单位职工常年流动作业,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异地看病等情况,更增加了医疗报销的难度,成为困难职工难以承受的医疗负担。(四)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困难职工自身素质较低,竞争力较低。由于大部分困难职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技能单一,面对日新月异的企业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困难职工的发展之路显得困难重重,可选择范围窄、解困难度较大。在企业各项工作竞争中,困难职工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因而收入水平相对普通职工较低。
  三、对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生活保障工作的思考
  困难职工群体的保障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各方面持久不懈的努力。近年来,我集团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三不让”工作使困难职工群体面临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得到较大改善,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交口称赞。
  (一)进一步倡导和谐发展理念,为实现共建共享营造良好的氛围。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因而,保障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和发展的权益尤为重要。因此,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应大力倡导和谐发展理念,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关爱困难职工群体,使困难职工群体和全体职工一起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着力把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感情做好帮扶工作,积极深入基层、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调查了解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掌握针对困难职工群众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从源头上推动问题的解决,让困难职工切身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二)加大“三不让”补助力度,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虽然我集团已经连续三年开展了“三不让”工作,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足的有效补充,但是,由于资源所限,救助力度不大。建议各级行政进一步加大对工会帮扶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工会在协助企业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生活保障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手段。此外,对特困、严困、一般困难等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标准,保障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动员各方面力量为困难职工在生活、子女上学、医疗等多方面提供直接、快捷、方便的帮助,帮助困难群体尽快摆脱贫困。(注:2009.1月以前,我集团“三不让”工作对特殊困难职工的补助标准为每季度650元。自2009.1月以后,补助标准已提升至每季度1000元。两节送温暖补助标准提升至1000元。)(三)进一步加大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心理疏导,高度关注这一群体的心态变化。当前,困难职工群体对自身的处境和地位深感不满。由于困难职工群体长期以来收入低,加之随着子女教育、看病等生活负担的不断增长,困难职工的实际收入低于企业平均水平,与普通职工群体经济上落差加大,他们自感自身的社会地位日益下降,心理失落感较强,心态失衡现象较为普遍,成为影响职工队伍的潜在不稳定因素。(四)尽可能地多为职工买各类保险,为职工构建多道抵御风险的防线。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不确定性困素逐日增加,各种风险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因此,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关爱职工的工作力度,尽可能多地为职工买各类保险,尤其是大病医疗保险,切实增加职工的福利,帮助患重大疾病的职工减轻医疗负担,为职工构建多道抵御风险的防线。(五)帮助困难职工提高素质,树立信心,提升技能。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除了向困难职工“输血”,加大救助力度之外,困难职工群体脱困的最根本点是自身“造血”能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各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职工培训力度,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克服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等自身困难,摆脱等、靠、要思想,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人生理念,建立脱困的信心和决心,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作者单位:中铁电气化局工会生活保障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2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