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莫君华

  【摘要】语文新课标首次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引进到语文课程体系中来,使其成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五大板块之一。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但也因为“全新”,成为课程改革的难点,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讨。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
  一、综合性学习课要教给学生什么
  我们日常备课首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因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直接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有效达成。人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于是在综合性学习中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
  1.综合性学习“惟综合”倾向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综合性学习定位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然而,在课改实践中,由于对综合性学习并未能真正认识,教师缺乏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经验、知识、能力和方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美好初衷难以实现。如:在学过《醉翁亭记》 后,老师组织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畅游醉翁亭》,整堂课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不同程度地动了起来。有钓鱼的,有跟着导游走的,有举醉翁亭牌坊的,有举杯痛饮的,有唱歌跳舞的……课堂好不热闹。但一节课听完,却是雾里看花,不知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尽管“综合性学习”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综合在一起,但“综合”要有度。“语文综合性学习”具备综合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具备语文学科的学科性,所以这种“综合”必须以语文学科为主导,属于语文学科内部的综合,即其内容的拓展应该立足于文本,形式的开发应该根植于“语文”,不管它综合多少种科目,其目的都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更有一些教师似乎对每一篇课文都试图衍生一些“研究性”的东西,而不辨选文属何种类型、“研究”采取何种样式,因而“挖掘”出一些怪模怪样的“研究课题”,比如《拿来主义》――尼采哲学的再认识;《过万重山漫想》――如何看待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内蒙访古》――对历史上“王昭君现象”的研究;《触龙说赵太后》――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的调查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或不宜学生“研究”,或与选文关系不大。它不但歪曲了这些选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也会使这些选文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之所以作为语文教材的依据。
  2.综合性学习“惟语文”倾向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常常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例如,在开展“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两个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有的教师怀疑:“这像语文吗?”“语文何以体现呢?”这种担心实质上是传统的语文观念的局限,或则说是长期以来过细的分科课程教学观在语文学科上的反应。有些综合课程中,学科界限已趋于淡化,越来越趋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已不存在像谁不像谁都问题;语文学科由于它本身综合性和工具性很强,所以目前尚属分科设置,但并不是说它必须和其他学科壁垒分明,不可融通。恰恰相反,语文作为母语可以通达各个学科,而综合性学习正是跨学科学习、多学科结合的一种努力。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而学好其他学科也可以成为学好语文的基础。简言之,随着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语文能力也就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基于以上两种教学倾向,我们要体现综合性,更应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
  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体现四个方面的综合性:一、学习目标的综合性。注重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三、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强调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综合,提倡观察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第四,学习资源的综合性。主张课内与课外两种学习资源相结合,主张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要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语文的学科性质。我认为语文的学科性质主要有三点:一是言语性,言语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二是工具性,三是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外在属性。无论语文与其他学科综合的程度如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是姓“语”,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的前提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发展需要,必须注重学生字、词、句、篇的整体发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二、综合性学习要如何教
  1.基于生活,突出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资源。
  如学习了以“至爱亲情”为主题的第三单元后,我把“学会感恩”作为重点,开发了“我和亲人心贴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亲人,与亲人交流沟通,活动归来,很多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亲情的可贵,更好地领悟了“感恩”二字的内涵。
  又如在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商业广告,如“乐在其骑中”――这是摩托车的广告;“默默无蚊”――这是蚊香广告;“食全食美“――这是餐饮业的广告,如此等等。究竟怎样看待这种语言现象呢?我们可以将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一下作为习用的固定词组的成语,它在汉语中为什么多数由四个字组成;探讨一下作为汉族语言的精华所在,成语的来源究竟有多少种类。这样就很好的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了。
  2.构建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环境
  “开放”是语文综合性学习魅力所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必须坚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交互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教学中可开展多彩的活动,如对对联、故事会、演讲会、诗歌朗诵会、自编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这样就将课堂教学跟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的名著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于是我们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体味生命,珍爱生命”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不仅涉及到生物学、病理学等各个领域,还让学生积累了大量关于生命的名言、感人故事,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知识与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自主设计活动,体现学生地位的主体性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参与从活动设计到评价的全过程,既是学习者也是活动的组织者。首先要自己确定活动专题,制订活动计划,利用课余时间按制定好的计划具体实施。主要采用查阅资料、观察、考察、访谈、讨论或社会调查的形式,获得感性认识和体验;然后分析整理资料,形成最后成果,用自己独特的形式进行展示,最后参与活动的评价。从这些活动看,学生的主要角色是活动实践者、活动体验者、成果展示者和评价者。这样的角色定位就要求我们把学生作为活动主角,把学生看成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学习者。在“实践”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可得到培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4.突破单一评价模式
  综合性学习应做到评价内容的整体性,评价标准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活动课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活动课的评价应体现多元性和和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看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评价采用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方式进行。这样多元性的评价机制,对学生激励性更大,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评价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个性与情趣等方面的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以开放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主,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分出成果的优劣,而在于通过评价,引导学生重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和目标的达成,重视方法的掌握,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综合性学习决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而是一个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社会多方参与的一门课程。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一个与传统课程完全不一样的课堂,它需要教师花上更多的时间来准备,需要学生全员参与,需要学校深入改革教学评价体制,只有这样才能让综合性学习这门新课程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区培民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