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议教师评价与学校科学管理的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概述了教育评价的含义、原则及对学校科学管理的启示与意义,并通过教师现状与学校管理的融合、教育教学评价与学校的科学管理和教师评价的受控因素等,阐述了教师评价在学校科学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教师评价;教育评价;学校管理;学习方式;基数差评价
  
   课改工作向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对于教师的评价也应相应适合当今教育的发展,学校科学管理,以促进教师向创新型、研究型转变。特别是从十一五课题研究和实践中,我们看到教师评价应高度重视,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导致学生出现问题的中间环节,是教育目标由理想转变为现实的实施者,实施目标的“最终责任人”,教师的状况决定了实施目标的水平。能否办好一所学校,取决于是否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而影响教师状况的决定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校管理。教师现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学校管理的一种现实结果。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坚韧的意志,那么培养教师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从一个新角度出发对教师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教师评价与学校科学管理的融合。
  当前,乌鲁木齐市很多学校都进行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学校内部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制,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已制度化,这些都促使了教师评价的工作走上科学化的轨道。如果没有对教师的比较客观、比较科学的评价,那么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及对教改工作的推行就会行成极大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管理必须科学化。学校能够科学地、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实现对教师管理科学化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随着学校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者就愈加感到教师评价工作的重要。
  一、教育评价的实质
  教师的评价应是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的判断,从而为教师改进工作,为学校领导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及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基于上述的认识,实施对教师的评价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评价是管理者促进教师实现自我发展,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手段,教师在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的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对于教师评价的依据应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及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3.在评价方法上务必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同时要对教师的全部工作进行多指标、多方位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这样才能使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更科学、更准确,更能反映每个教师工作的真实情况。
  4.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出现的问题,反映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又与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存在的欠缺有直接关系。学校管理者应及时反思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发现管理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及时诊断,快速弥补,以提高管理水平。
  二、教师评价的原则
  笔者认为,教师评价应坚持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广泛性原则。
  1.在评价过程中,正确贯彻各项原则,不仅利于端正主评、被评人员的态度,克服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而且有利于加强评价的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的程度,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教师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范畴,因此,教育评价所应遵循的原则也就是教师评价所应遵循的原则。
  2.对于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端正办学方向,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在评价中,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获取真实信息,抓住本质的东西进行分析。必须对每个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工作绩效作出公正、准确而又全面的价值判断,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3.教师的工作也是多层次、多变量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在确定和运用评价标准时要全面,一要抓住评价标准的全面性;二要抓住评价过程,广泛全面收集评价信息,信息要尽可能全面、准确、真实。
  4.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教师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因此,要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这才能使评价的过程真正成为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使教师的评价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使评价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
  5.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量化考核方案可分年级组讨论修改,一定要取得教师的认同,最后通过教代会表决通过。这样做有利于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教师的评价具有广泛性和可操作性。
  6.我们可以把评价要素的标准进行量化,这样就可采用定量分析。但是在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时,采用定量的方法就很困难了,特别是关系到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都具有模糊性。若这时强求用精确的数字去表示本身是模糊性质的事物,这不仅不客观,而且也是不科学的。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必须遵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三、教师现状与学校管理的融合
  我们强调的是管理意义的教师现状评价,教师现状与学校管理的关系是评价的根本内容。
  1.教师现状是客观真实的管理状态。通过评价发现是哪一层管理中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发现管理工作的优势与不足,提高管理水平。教改是探索前人未曾实践的实践,它孕育着新思想、新观念、新经验。作为教师工作中个案的每一点成功,都包含着具有共性的普遍意义。同样,个案中的每一点教训,也都具有普遍的警示防范作用。通过教师现状诊断,挖掘出长处与不足背后的精神财富,将使管理工作在“实践第一”的基础上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和提高。
  3.加强过程管理的针对性,调整管理目标。素质教育的课堂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活动,这就对教育过程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过程管理设计要考虑三层关系:一是管理目标与工作对象基础的关系,从两者之间的差距提出管理措施;二是管理目标与师资状况等的关系提出对师资优势的发扬和对欠缺之处的弥补管理措施;三是管理目标与当前物质条件的关系,提出条件允许的管理措施。管理目标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加以调整,缺少诊断就失去了管理目标调整的依据。
  4.通过教师现状发现管理的优势与不足;通过教师现状协调管理过程和目标;通过教师现状协调管理中的各个要素;通过教师现状进一步明确教师在管理中的地位。要特别注意:
  (1)要善于透过教师现状发现管理工作的问题现状是标,管理是本。教师工作的现状,一般表现为学校管理的问题。
  (2)关注终极。学校的管理,对教师的工作起着定向、指导、制约、评价等作用,因此,教师工作的现状往往反映了管理的现状,即管理的内容、管理的方法的根本性因素,发现的是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揭示的是学校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
  (3)把握诊断时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处、教务处和教研室在分别可在周、月进行一次评价,可按“绩效考核”相关量化标准进行,将结果及时上报主管德育、教学的副校长处分析,再反馈,纠正偏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2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