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文化与语文读写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凤章

  什么是传统文化?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时间,二是空间。
  从时间角度,可以把它和现代文化相区别。一般地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之前为传统的、古代的文化,之后为现代的、新型的文化。
  从空间角度,可以把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区别。“传统文化”的概念应是指中国本土古代的文化。针对语文教学来说,传统文化应该特指中国从上古时代到清代末年的文学作品。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怎样教学中国古代文学、怎样处理传统文化与阅读写作的关系等问题。
  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的结合,应该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沉淀和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无疑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古代文学作品又无疑昭示了这种精华的主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显示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阵地,完成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任务。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呢?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熟读和背诵。朗读可以培养和增强语感,背诵可以促进理解和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浅易的话就明确地强调了熟读和背诵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一篇《滕王阁序》用了一百多个典故,一篇《报仁安书》列举了几十个先贤的事例,如果不是饱学之士,如果没有几百篇诗文作积累,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古时把“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籍,也就充分地说明了熟读背诵与选拔人才的关系。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里编排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100余篇。这些作品连接了从诗经到明清小说的整个古代历史。除小说外,所有的诗词文赋都琅琅上口便于诵读。一个高中毕业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至少应该表现在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诵读上。当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课内所学只是九牛一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使他们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再说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结合的问题。
  将传统文化置根于人的潜意识,除了阅读和背诵,还要通过写作训练来促成。古代学者把文学作品归为经、史、子、集四类,中国最大书籍《四库全书》就是这样分类的。它们应该能代表古代文学众多的体例样式。如“子”就是极富有论辩艺术的诸子散文,“史”则代表叙事写人见长的历史散文;这两类作品可算是近现代以及当代散文的源头。作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就是作文中如何借鉴古代文学作品的问题。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
  从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上学习写作,首先要学习古代诗文作家的做人。学习他们心系天下的情怀,学习他们淡泊宁静的修养。其次是感受品味分析采用作品的思想精华,借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写作境界。品高文自正。没有孟子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浩然之气”,就不可能有大气磅礴的《孟子》之文;没有苏轼乐观豪迈的胸襟,也就不会有“大江东去”的壮美诗篇;没有屈子“上下求索”的精神,也没有那些感天动地的华美乐章。所以,学习古人之文,先要学习古文之人。有了积极健康的人格,才能产生有实际意义的文章内容。
  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形式方面,引用古诗文精彩的言论是使文章言之有据和增加文采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古诗文作品之所以能久经历史考验,就是因为它总是闪耀着哲理之光,或者极具情感和文采。一些富有哲理的言语,既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又能使文章画龙点睛。修辞的运用也是古诗文作家很注重的一个方面。譬如很有表现力的夸张、言近意远的比喻、荡气回肠的排比、节奏优美的对偶、言简意赅的用典等,这都是值得借鉴的。古代文学的文体也是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传统文学作品,除诗歌外最多的就是散文,主要包括政论文、史传文、游记、赋、书信、诔文等,各种文的文体特征都很鲜明,表现了古代文学家对文章体式的探求和实践精神,在写作中可以大力借鉴。
  传统文化是一个既广泛又确定的范畴,而语文教学又是传播、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搞好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借鉴传统文学作品的写作经验,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责任编辑 王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