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化学演示实验的优化方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务海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总体上有以下特点:研究对象多是微粒及微粒间的反应,肉眼是难以宏观的,只有借助于实验才能变“微观层次”为“宏观呈现”,使“外观现象”从属本质特征;模糊语言使用率高,譬如“通常”、“大多数”、“一般情况下”、“大约”等时有呈现。只有实验的介入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模糊语言的内涵。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以上功能,则必须实现演示实验的个性优化。
   一、优化实验设计,强化技能示范
  “未先布阵,沟壑在胸”。要实现演示实验优化,首先应做到实验设计的优化,这是演示实验得以优化的基础。演示实验既具有实验功能,又具有示范功能,二者有机统一。不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索性实验,不论是借以讲解操作规范,还是传授操作技能,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全班学生看得“清、准、懂”。
  1.结构和谐,整体美观。既让学生一目了然,又使教师操作得心应手,还要注意教师的身体、手臂和其它教辅工具不能遮挡学生观察的角度。从中体现出实验设备的结构美、形体美、和谐美,给学生以科学美感。
  2.合理“用药”,凸现过程。加热的各式反应,要严格控制药品用量,以防过少时现象稍纵即逝,过多时耗时过多又可能导致意外发生。不需加热的液体或气体之间的反应,要适当选择较大的容器加以展现。
  3.巧妙对比,突出主体。如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因有碳酸生成,溶液颜色由紫变红不够明显,则可设计往盛有等量紫色石蕊试液的两支试管中的一支通入CO2 ,与另一支进行参照,其现象变化就易于观察,学生印象明晰而深刻。
  4.使用教辅,强化观察。可用一木板做成黑白对比屏。做实验时,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衬以黑屏对比,若有有色沉淀,则衬以白色背景。教师也可利用学生用具、自身衣物,周围环境等作为对比。还可将电教手段适当引入,采用投影放大,动画展示等。
  二、做好实验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战。做好准备实验的目的和作用在于:一是便于课堂演示时更加熟练、准确、规范;二是对实验所需时间要心中有数,以便掌握主动;三是便于修改完善,使设计更趋于优化;四是便于及时发现药品及材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避免课堂演示失误。五也是一种科学素养的体现。
  三、适时点拔,观察反馈
  优化实验也好,做好准备实验也罢,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观察,即通过演示,将视觉信号输入全体学生的大脑,完成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形成概念的智能转化。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演示实验一般是“演一不二”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及时、准确、连续地进行观察,以避免个别学生因注意力分散而漏看有关操作及现象;又由于演示过程中要输入许多视觉信号,但有些却与观察目的无关,容易造成干扰或误导,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点拔以使主体凸现。只有看清主体才会“观不盲目而择要,察其所值知实质”。
  四、贯通“四到”,激发思维
  所谓“四到”,即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眼到”即观察要仔细。提高有意观察的效能,做到中心观察突出中心,细心观察一丝不苟。“心到”即想一想这样操作的缘由何在,不这样操作行不行,用哪些仪器或装置可以替换,可不可进行改进或综合,反应原理是什么等。“口到”即让学生复述操作要领、操作注意事项、描述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口述实验结论、解释实验中的相关问题。“手到”即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操作,(包括组装、运作、拆卸等),在可能的条件下,人人会画实验装置图,会讲仪器的功能及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等。
  “四到”促使学生观其象、记其序、思其理、运其能,因其多感官、多角度地“透析”了演示实验,既可以锻炼学生敏锐的判断甄别能力,又可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必将大大增强演示实验的效能,为学生分组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演示实验的优化,既有认知心理再次构建的理性发展,又有技能技巧示范引导的动态感知,教师在优化的序列中应把握好实验现象恰如其分的呈现,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其次尽可能让学生将相关实验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相似性的组装规律,以培养其科学方法和理念,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促进学生在改进、设计实验过程中,更加符合实验的目的性、简明性、直观性、可靠性、适时性、安全性和启发性,使思维在“愤”、“启”之中扬弃升沉,呈现多姿错落的景态,以成通辩,而达挥洒自如、应运而生的优化境界。
  责任编辑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