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规模学校路在何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宏昌

  在我国,有数十万所学校承担着义务教育重任,其中既有拥有上万学生的巨型学校,也有仅仅几十个学生的教学点;既有校舍美轮美奂、各种设备一应俱全的现代化学校,也有校舍简陋的村小。
  毫无疑问,那些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这里所说的关心,不是走马观花地巡视,更不是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听听汇报,而是真正走进农村学校,用心去了解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探究为他们排忧解难的途径并付诸实际行动。这里所说的支持,不是把农村学校当作好学校旧教学设备的收容站,而是要雪中送炭,切实地为他们解决从基本教育教学条件保障到引领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种种难题。因为有一个道理浅显而明了,那就是,无论是所谓名校、优质资源学校还是农村村小、教学点,他们都负担着同一个神圣的使命――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
  ――编者
  近年来,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使中小学布局日趋合理,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由于受地理条件、思想观念、人口变化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的农村,特别是在山区、偏远地区还存在一些布局散、规模小、设施破旧、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小规模学校(6个班规模以下)。以浙江省衢州市为例,衢州全市现有小规模农村小学197所,涉及在校学生14787人,其中校均人数不足20人的单班教学点23个,个别学校还存在复式教学。
  小规模学校在方便学生就学的同时,办学条件也都相对较差。不少学校仅有一间或两间教室,现代化教学设施缺乏,学生缺少活动场地。教师人数少,平均每个班不到一名教师,要承担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教学任务重,缺乏业务交流和专业引领,也没有进修培训机会,教师素质提高难。小规模学校已成为最为薄弱的学校群体,难以保障在校学生接受公平教育,制约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尽快加以调整和改造。
  首先,要根据“关注民生,方便群众,注意安全,提高质量”的原则,以“公平对待”理念,重新审定小规模学校的撤并或保留。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应撤并到指定学校就读。撤点并校能扩大学校规模、提高质量、降低办学成本,是解决小规模学校问题的主要途径,但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边远山区,地域广大,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小。如果撤点并校,学校离家较远,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小,上学路上不但费时较长,而且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学生自理能力较差,也不适宜寄宿。边远山区部分小规模学校仍有保留的必要。
  其次,分别对待,撤并改造并举。对该关闭的要提前做好工作,认真地解决好原有学生的去处、交通安全、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和相关校产处置等问题。衢州市计划再用两年时间,投入3835万元,撤并115所小规模农村小学。所涉及的7109名在校学生,将并八条件更好的59所定点学校。
  最后,对该保留的则要按照现行办学标准进行改造,并予以政策扶持。第一,教师配备上,改以往的“生师比”标准为“班师比”标准。小规模学校因为学生人数少,如果用普通学校的“生师比”标准配备教师,教师的数量就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第二,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是按学生人数拨付的,小规模学校的学生人数少,办学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需要提高小规模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第三,加强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改造。对于保留的小规模学校,增加投入,维修、改造校舍,建设活动场地,添置仪器设备。衢州市在2008-2009年将投入3216万元,为保留的82所小规模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第四,积极争取所在村委会对本村小规模学校的支持。短期不能撤并的单校单班,可利用农村村委的办公用房解决校舍问题,还可以利用村委会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解决电教设备问题。第五,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统筹提高小规模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实行小规模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特别是音、体、美等短线学科教师,都由乡镇中心小学统一调配,保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计划课程,对教师的进修、培训统一安排,尽量做到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教学质量均衡,保证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