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唱响在渔阳古城的教育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蓟县地处天津市北部,盘山脚下,蓟运河畔,古称渔阳。这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近些年来,蓟县的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享誉全国,涌现出许多的优秀教师和先进事迹,本刊不止一次地进行报道。自2003年秋季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天津市各区县全面铺开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如何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聚焦于两所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展示蓟县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侧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七里峰中心小学:郭素霞和她的“分阶段教学法”
  
  我们采访的第一所学校是位于蓟县城关镇的七里峰中心小学。采访之前记者就了解到,七里峰中心小学的学生在一年级期中考试时就不用教师读题;在二年级时就完成了小学五年的识字任务,识字量均达到3500字以上,人均课外阅读量达百万字以上,提前三年完成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四年级在参加读书知识竞赛时,七里峰中心小学的学生胜过了比他们高两个年级的其他学校的学生而取得第一名;在五年级刚开学时已经人均积累成语1000多条,谚语、歇后语各400多条,在教师要求背诵的313首古诗词中任意选择,学生都能够非常流利而充满感情地背诵出来。
  七里峰中心小学的学生并不是智力超常的学生,有的学生甚至连学前班都没有上过,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不能不提到七里峰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郭素霞和她的“分阶段教学法”。郭老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别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有侧重地进行训练。如一年级时重点是教会学生识字;二年级时重点是教会学生写字,扫除学生会说不会写的障碍;三、四年级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积累知识的能力。而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识字,及早地进入阅读阶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郭老师对识字教学做了很多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
  首先,在进行常见字教学时打破学科界限。将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结合起来学习识字,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如将数学课本中出现的“判断”、“时”、“分”、“秒”和语文、数学练习册中出现的“背诵”、“默写”、“我会说”、“讨论”等词语中的生字整理出来,利用自习时间教会学生认识常见字,并与数学教师商定:数学课中学生不认识的字教给他们准确的读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生字选出来在语文课上教,让学生很快能读懂数学题。这个时期,郭老师每天下午都教学生十几个生字,然后第二天早晨复习巩固,同时将这些生字印在纸上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通过问教师、同学和家长来识字,用大约五周的时间就认识了500多个这类的字。在这段时间里,学生边识字边练习读题,既加深了他们对学过的字的印象,又培养了他们读题和理解题意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到一年级期中考试前语文、数学两科作业就不用教师读题了。语文、数学两科教师教起来都顺手多了。
  其次,教会学生使用字典。查字典是学生识字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学生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郭老师教学生用拼音查字典的方法时,采用查同学、父母以及兄弟姐妹的名字的方式,课上查不完放学回家查,对实在不能理解和掌握方法的学生采用课下同学帮、教师帮、家长帮等方式,不出三天,学生就掌握了用拼音查字典的方法。学生熟练掌握了拼音查字法后,就开始教给他们部首查字法。郭老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教学生学习从常见字和次常见字中总结出来的148个常见部首,郭老师给每个人一本小册子,在保证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自习时间让学生识记,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起到帮助和督促的作用。这样学生很快就熟悉了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解决了学生认识生字的根本问题。于是,学生识字就不局限于教师一个个去教,也不局限于仅学习课本上的字,学生自己可以用字典这个工具随时识字,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从识字规律上让学生掌握方法。在识字教学中,郭老师不只教学生会认生字,更注意传授给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主动、愉快、高效率地识记汉字,以此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现在,学生已基本上掌握解体记忆法、字义联想法、生活联想法、分解读字法、字谜法等识字方法。
  此外,郭老师还将识字教学融入到学生社会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识字,认识各种路牌上的字,商店或机关单位牌匾上的字,在家买东西时认一认包装袋上的字。凡是能让学生多识字的方法,郭老师都想方设法采用。就这样,仅仅两年,郭老师就使学生完全突破了识字关,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全部识字任务,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内外阅读、语言积累阶段。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只有“胸藏万汇”,才能够下笔千言,挥洒自如。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语言积累,并从中有所领悟,再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听、说、读、写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和灿烂的文明,很多文章、诗词都是经过岁月的淘洗沉淀下来的精华。朗读、背诵是学生积累知识、陶冶性情的重要方法。通过多读、多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水平,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只有读多了,背多了,才能感悟语言,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走入语言文字,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且有感情地朗读本身就是一种感情的体验和传递,读懂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郭老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读书,通过朗读体味文中意韵,让学生多背诵好的文章、段落、名人名言、成语等,不仅要求学生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部分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而且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补充了大量的课本外的内容。从诗词的选择、整理、讲解到对学生的督促、检查,郭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背诵80多首诗词,到五年级开学,学生已经能够背诵300多首诗词,有的学生还能够完整地背诵《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累而达到应用的目的。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一遇到与背诵的内容所表现的相同或相似意境的外界刺激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应用学过的内容。郭老师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六月的一天,天色忽然阴沉起来,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暴雨过后,太阳突然出来了,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窗外,而远处依然是电闪雷鸣,这时学生几乎同时背诵出“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晴却有晴。”这是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流露,同时也说明了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思考,学会了应用。
  “写”是在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能力中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郭老师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要求说实话、记真事、抒真情。开始大多数学生就写一句话,有的甚至连一句话都写不出来。
  随着识字量增大,阅读能力增强,他们逐渐学会了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我们看到了部分学生的日记,这些日记,最初有许多拼音代字、错别字,甚至很多篇日记只写了一句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记的字数多了,错别字少了,拼音代字的现象少了,从日记中我们看到了孩子成长的足迹,看到了他们已经学会了观察生活,把课堂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了,并且有了自己的见解。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很多教师对小学的识字教学进行了改革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他们在教学活动方面没有太大的不同,但在教学效率上大相径庭。与效率较低的教师相比,效率较高的教师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教学方式更多,教学也更有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当然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识字和知识的积累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搞好这方面的教学,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些依然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对此,我们相信七里峰中心小学的经验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东北隅小学:书香让校园如此美丽
  
  纵观世界历史,十分优秀的民族往往是热爱读书的民族,诞生过马克思、爱因斯坦的犹太民族,当孩子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将蜂蜜滴在书上让孩子亲吻,教他去亲近书籍。在我国,很多人也都知道读书的益处和必要性,但是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致使国民的阅读量下降,教师也概莫能外,如果教师不读书充实自己,又怎么能够教好学生呢?朱永新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教师的阅读有两个轮子,一个是专业阅读,一个是人文阅读。只有两个轮子都转起来,教师才能够消除职业倦怠,才能够带动学生一起读书,才能够与学生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呢?还是让我们来看看蓟县城关镇东北隅小学的读书活动吧,也许他们的实践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来到东北隅小学,记者一直被所看到的情景吸引着:楼道宣传栏里的学生作品,墙上关于书的标语,每间教室后面摆满书籍和学生习作的书架,低年级学生玩的“成语接龙”,中年级学生表演的课本剧,高年级学生的经典散文诵读,大课间学生的“三字经 ”校操,跳皮筋接成语,做游戏背儿歌,玩呼拉圈接诗句等。所见所闻让我们感受到了校园里浓郁的读书氛围。
  两年前的东北隅小学和其他小学一样,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半个小时,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读书。学生的图书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是购买和借阅,网络浏览等方式学生还没有尝试过。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因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当时东北隅小学恰好承担了天津市教科院科研课题“培养课外阅读习惯,提升素质文化品位”的子课题“培养综合素质能力,从读书入手”的研究。以此为契机,东北隅小学制定了“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初步建立了“县教研室领导推动,市教科院专家引领,校语文教师为主,社会、家庭积极参与”的读书有效机制。树立了“人人会阅读,个个是书迷”的课外教学理念,全力解决小学生没有课外书可读和没有时间读书的瓶颈问题,探索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整体规划,大力营造书香校园,让课外阅读“动”起来。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必须有一桶水”,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必须自己爱阅读、会阅读,用教师自身的阅读兴趣去带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为了使教师能够真正有效地阅读,东北隅小学首先从制度建设上鼓励教师阅读。每学期开展评选“绿色阅读优秀年级组”、“读书活动先进个人”、“教师优秀读书笔记”等活动,并将班级读书成果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其次,在教师培训中引导教师阅读。学校不定期地发放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要求教师每人要有业务学习本,提倡做读书笔记。规定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读书活动,教师与学生同读一篇文章、同写一篇作文、同台读书比赛等。教研活动中开设“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论坛。从深层次讨论教师读书问题,重新挖掘了教师读书的重要意义。教师们开始行动起来,学校涌现出了一个个以“读书为乐”、“研究为乐”的教师群体。读书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的阅读热情,而且极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2006年6月,东北隅小学本着“课内阅读指导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辅助课内阅读”的指导思想,对语文学科教学进行了改革。每周用3课时上课外阅读课,涵盖七种课外阅读课型,即阅读积累课、阅读教读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交流课、阅读表演课、阅读展示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选择课型上课,每月向学校推荐学生的读书成果。在近一年的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以朗诵、背诵、复述、解说、演讲、座谈、交流读后感、表演课本剧为主要形式进行语文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又进一步完善了措施,让学生听、说、读、背、写,即进校门,听广播站播放的名家朗诵;早自习,大声地诵读;午自习,静静地看书;双课间,一边运动,一边背诵;放学回家,写下自己感兴趣的事。双休日、节日、寒暑假,教师都会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可操作性强的读书活动。另外,学校将读书活动融入各项活动之中。如将《三字经》诵读融入学生体操之中;将成语、古诗词背诵融入体育运动之中。少先队大队、教务处和课题组联合举办朗读比赛、故事会;开展“读书伴我成长”、“读一本好书”、 “红领巾读书节”、“ 七彩大舞台”活动。东北隅小学以读书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整体推动,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大部分时间在家里。为了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保证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东北隅小学建立了家校读书互动机制,以贯彻实施书香校园工程。对读书在学生成长中的重大意义教师和家长必须达成共识。东北隅小学要求家长积极参与书香家庭“五个一”创建活动,即一个书房、一张书桌、一个书架、一个月陪孩子上一趟书店买一本书、一天保证30分钟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开展了“师生共同读书”、“亲子阅读”、“和孩子一起读书”、“给家长一封信”等活动。五年级二班的王智超老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她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坚持每周给学生家长去信,坚持每天撰写研究日记。迄今为止,她为家长写信70多封,收到家长来信上百封。她在信中汇报孩子在校读书情况,询问在家读书效果,激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王老师撰写了40多万字的读书日记,其中记录了她和学生在读书的道路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有喜悦,有失落,有困惑,也有焦虑。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漠地对待书,这还不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丑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在东北隅小学我们感受到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校”。虽然教室后面的书是学生和教师从家里带来的,虽然学校的物质条件一般,但是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校园里浓郁的读书氛围。能够在书香中固守一份宁静,品味经典,真是一种幸福。当学生长大以后,无论从事哪种职业,他都会记得他在小学接受过的这些教育,并且感到庆幸与感激。东北隅小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学校的制度保证、教师的率先垂范、家长的密切配合以及学生的努力避免了各种因素的干扰,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同时师生的气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希望他们能够在“书香校园”的小径上且歌且吟,渐行渐远。
  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的认识还不够明确。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听、说、读、写等能力。但如何看待这几项能力,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如何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具体实际落实“三维课程目标”,这些依然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面前的课题。蓟县城关镇的这两所小学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这两所小学都是立足于自己的实际,选择了适合自己走的道路。在教材处理上,都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以课本为基础,而不拘泥于课本,紧扣新课程目标,灵活地根据自己的特点适当调整。在教学内容上,无论是识字教学、诗词背诵,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都是将目光投向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在这两所小学,我们没有感觉到社会上的浮躁,感觉到的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洗尽铅华后的沉静和对教育的热爱与执著。
  其实,七里峰中心小学和东北隅小学只是蓟县农村小学的缩影。从这两所小学我们可以看到蓟县教育工作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也看到了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以七里峰中心小学和东北隅小学为例,意在说明:无论学校条件如何,只要坚持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踏踏实实地行走在本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上,就能像他们一样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韩大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8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