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话德育情境教学及其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话德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德育,对话德育情境教学有助于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德育回归生活,使德育课堂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文章分析了对话、对话德育的含义及特征,进而探讨了对话德育情景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对话 对话德育 情境教学
  [作者简介]李咏宾(1972- ),男,新疆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社科系副主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宪法与行政法及政治理论研究。(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2)
  [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1-0133-01
  
   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校德育中,德育教学基本上是一种知识性教学,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教学方法大多为简单地灌输,忽略了学生德性的内化与生成,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致使学校德育成为“假大空”的代名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德育回归生活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的主流,如何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使德育教学回归生活,促使学生德性的内化和生成是广大德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而迫切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对话德育情境教学是提高德育实效、促使德育回归生活、促进德性内化与生成的有效途径。
  
  一、对话的含义
  
  一般来说,对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二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接触或会谈。广义的对话,也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语言的交会为特征,而是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的。对话的内涵是丰富的,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见解。“对话即是辩证法,对话就是修辞学,通过这种修辞学,人旨在达到善和幸福,而非旨在获得一种对话的技巧和技术。”①因此,笔者认为,对话是指主体双方从各自的理解出发,以语言为中介,以交往、沟通、意义为实践旨趣,促进主体双方取得更大视界融合的一种交往活动。
  
  二、对话德育情境教学的特征与含义
  
  在教学中采取对话形式最早可以追溯至苏格拉底,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②可以说,对话是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主要途径或形式,它是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即对话不仅指二者之间的言谈,还指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真诚的倾听、接纳、沟通与交流。德育教学与对话是紧密联系的,发生在德育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我们称之为“对话德育”。作为教学方法的对话,其实质是对话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教学原则的对话,则是体现现代对话精神的教学,它承载着厚重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对话德育是以对话为原则,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的德育。对话德育情景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对话德育是民主的、平等的德育。民主、平等是对话德育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内心、互相沟通与交流。对学生来说,教师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不应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并对学生存有偏见和歧视,而且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这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③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对话德育情境教学的前提。
  2.对话德育是沟通的、合作的德育。坚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德育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与别人沟通、合作是必需的。沟通与合作是对话德育的生存条件,在德育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才能得以体现。“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④现代教学是合作的艺术,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成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这对话的发生和存在都依赖于情感合作的持续发展。在德育教学中亦是如此。
  3.对话德育是以人为目的的德育。在传统德育教学中,教师是传授德育知识的工具,学生是接受德育知识的工具,知识是德育过程的主宰,德育课堂无法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对话德育则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互动方式使师生双方从对话中获得道德认知和理性的升华,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师生对话的核心是“师生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坦诚相见,是师生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关照、互相包容、共同成长的关系,它不仅是师生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⑤对话德育在教学中需要构建一定的德育情境,在情境中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学生德性的生成。因此,笔者认为,对话德育情境教学是师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建构沟通合作、互动交往的德育情境,促使德性生成的一种人性化、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三、对话德育情境教学的意义
  
  对话德育对于弥补传统德育中的缺失,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建立真正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师生之间无法真正的沟通与交流,传统德育教学也是如此。对话德育情境教学倡导的是一种超越主体的关系型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教师、学生、知识不再是互相独立、封闭的个体,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辩证发展的整体。在对话德育情境中,教师和学生是自由的,他们在开放宽松的情境中进行着沟通和交流,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相互理解和交流,在对话中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被消解了,教师也是受教育者,教师的作用得以重新建构。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的价值体验。因此,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师“以其真实的、整体自我与学生进行交往。”
   2.有助于德育教学回归生活。从某种角度说,我国传统德育是一种“知性德育”,德育教学也几乎是一种纯知识性教学,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所起作用甚微。对话德育情境教学强调对话内容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强调学生德性的内化与生成。对话过程是一个对话主体双方的视界融合过程,视界融合能使双方认知结构不断的改组重建,促进新知识理念产生。德育对话能使德育内容用丰富的话语进行描述,通过解释说明,使对方也置身其中,从而能够看出对方是否理解,并判断是否有进一步解释的必要,直到双方对德育内容充分理解为止。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3.使课堂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在传统德育教学中,政治课教学因其内容枯燥、理论性强、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教师授课方式单调等原因,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对话德育情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自由的,可以自由探索、感悟,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使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德育课堂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对话德育情境教学提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的互动、合作、交流和创新,对于德育回归生活,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德育的实效,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对话德育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和处理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
  
  [注释]
  ①严平.走向解释学的真理[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159.
  ②黄忠敬.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33-35.
  ③江怡.维特根斯坦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170.
  ④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1(3):33-39.
  ⑤万伟.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46-49.
  
  [参考文献]
  [1]黄忠敬.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2]肖川.论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1999(2).
  [3]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12).
  [4]刘庆昌,杨宗礼.教学艺术纲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31.
  [5]夏正江.对话人生与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2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