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初中历史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艳

  摘要: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说是最快捷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素质培养的途径,这个问题也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手段之一。本文我将从初中的历史教学现状中的学生问题意识这个问题出发,通过阐述问题意识的理论,逐渐延伸到对初中的历史学科中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历史教学中对于创设问题的原则和策略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以此来优化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历史;初中生;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从古至今,教育界一直都在提倡一个观点“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非常赞同古人的话,创新问题应该始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说人的问题意识才是思维的动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一个准切入点。我们来看我国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填鸭式”教学或是“一言堂”的教学,只为了成绩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会缺乏问题意识以及质疑精神。这些学生在常年的填鸭式学习中,丧失了思维的独立性,只会机械的模仿、循规蹈矩的背诵,盲目屈从于权威的教学,无法真正的了解历史,走进历史,更无法从历史这门学科中来汲取知识,并且获得营养。因而初中历史的新课程标准也这样要求:“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国初中教育中对于问题意识的理解
  美国的心理学家西蒙曾做过这样的表述“一个人若接受一项任务,但不知道该如何完成它时,他面临的就是一个问题。”那么问题就可以被称为一个需要解决以及讨论的疑难和矛盾。因而,“问题意识”则就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当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比较难解决的实际或者是理论的问题,并且由此会产生一种怀疑的,困惑的,或者焦虑的探究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则会驱使个体来进行积极的思维和认真的探究,而后不断的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对于这种思维的心理品质,在心理学上统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更真实的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学习就是一种自主的建构过程,“知识其实不是通常看到情况下那么简单,好像都是通过教师来传授的,其实是学习者们在一定的情境之下通过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一定的学习资料和工具,而后自主地通过意义的建构过程获得的”。学生“问题意识”的生成以及解决其实是学生们自主建构知识的一个过程。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置的原则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提问一定包保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能够针对教学的内容难点以及重点。只有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才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体温,才能保证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历史教学中做出的提问的重点要设置在理解课文的关键处,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有驱动作用,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启发性。也就是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教科书之中直接找到的答案,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经过思考的过程才能得出的结论,该问题可能还会让学生们在课前翻看参考资料,或是上网查询才能够得出,这样的问题才能够培养学生学会思考,也会使得学生在思考的这个过程之中,学习的兴趣会得到提高,引起学生的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上,可以创设一种民主的和谐的问题情境,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要学会对待和保护学生们的奇思异想。对于学生所提出的不合情理问题以及做出的“怪异”回答,老师要应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让学生大胆直言,倾听学生的想法,乐于接受学生的答案。一些教师在向学生做出提问的时候,会期望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思想路径去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的答案若是超出他们的希望,这些教师会不赞同,甚至讽刺学生的答案,这样会伤害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西汉“昭君出塞原因”,就需要以民主的平等的态度和学生进行讨论。尊重学生的见解,这样的做法,会为学生们开放性的质疑创设出新的情境。答案比较多,有学生在看了电视剧的编排后会说,“昭君自愿”说:昭君美丽且高傲,不屑买通画工毛延寿,结果遭到小人暗算,不能得到皇帝的宠爱,便自荐去了匈奴。还有说“毛延寿救国策略”画工毛延寿见到 “沉鱼落雁”王昭君,生怕皇帝贪色,误国误民,便“丑画”王昭君,说她是不详之人。学生们对于此就会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会勇于辩论在历史课堂中展开讨论。
  (二)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要利用良好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问题意识,最大化的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有持续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能够接受并且保护学生们的奇思异想。鼓励学生们对于自己的想法大胆直言,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意见。可以运用文字、实物、图片、音像等各类史料教学,改善历史学习方法,发挥学生对于历史的思维能力。如,现在的电视中会有很多穿越剧,其中很多都是涉及到历史的,很多学生会收到穿越剧的影响,认为历史就是电视所演的样子。我们可以接受学生所想,慢慢的引导,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后在课堂中讨论疑点,从而引导学生的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如在清史的探讨中,雍正是怎么样做上王位的,真的是篡位吗?还是继位的问题,大家可以展开探讨,通过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得学生会认真看待清历史。
  (三)利用集体讨论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所有的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强调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一定要发生转变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发生变化,改变学生曾经的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倡导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注重探究式学习,学会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于初中历史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们的求真的创新精神。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个观点使得我们的初中历史老师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之中,要学会迎难而上,在总结传统的历史教学经验同时,也需要善于摸索出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9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