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康正雄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涵。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加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培养
  所谓创造性学习,即指学习的创造性要求,又指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它来自布鲁纳于1956年提出来的发现法,具有使“被动学习”变为“主要学习”,“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特点,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曾指出培养个体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不仅是发展其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且也是开展创造性学习的智能基础。小学生创造性学习其特点表现为:(1)探究性强;(2)善于独立思考;(3)擅长发散思维;(4)着眼于创造;(5)发展不平衡。为使学生能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选择:
  1.注意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提问,不管是否合理,均应持鼓励、肯定的态度,即使教师不要回答,也要表示欣赏。
  2.引导学生课余学习有关语文知识,重视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独创性,鼓励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多解化。
  3.在考试或测验中,要增加一些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开展发散性思维。
  通过运用上述方法,大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能经常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主动实践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是引导学生常规性思维还是创造性的发散性思维,取决于问题的情景需要,并非教材的节节、课课;这些方法只有因教材、因人、因问题的情景需要而灵活运用一种或同时运用几种,效果才能更佳。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以营造思维环境为起点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其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尝试学习的快乐。
  (一)抓住教学活动契机,以议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其内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寻觅、求索。教师则成为学生解疑释难的导师。例如学习《赠汪伦》这首诗时,由于浅层的诗意学生很容易领会,但诗人与汪沦那种独特的告别方式及所含的深情厚谊,学生是很难领会的。教师便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诗意后,反复诵读这首诗。在反复咀嚼后,学生脑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踏歌声”是什么意思?汪伦为什么在李白将走时匆忙赶来送呢?送别的情景会是怎样?……学生的提问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把自己投入到了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为了找寻合理的答案,学生们绞尽脑汁,竟然会有五、六种不同的说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生活体验的内在魅力,导中启思,引发积极思维。生活中处处有知识,有学问,学问就在我们的身边。沟通学生生活的体验与学习内容的联系,就能激发学生对新知感到新奇。例如教《少年闰土》一文第一段时,设置悬念:让学生想象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景象,再出示一幅描绘闰土瓜地刺猹的彩图,让学生观察,以印证自己的想象是否合理。大家在生活体验中感知到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再造现象,一个“英俊”、“能干”的少年闰土形象浮现眼前,从而激发学生旺盛的创新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然后讨论:为什么课文一开始就在我们眼前展现一幅少年瓜地刺猹图?学生通过思、议,悟出:作者恰恰抓住闰土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特点把人物写活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并在训练的同时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 教师应富有创新精神,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要不断创设自由、民主、平等的环境,在科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自觉地把授课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积极发现和保护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我们要积极倡导和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究式教学,改变“教师至上”、“教师核心”的现象,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转变。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有能力有潜力。教师应尽可能多的挤出时间倾听学生的见解,参与学生的讨论,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其形成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学习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教师既要具有很强的创新素质,又要对每名学生充满爱,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造训练条件。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把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动的空间、创造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长远的发展和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9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