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课改带给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机遇甚至惊喜的同时,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农村教师许多的挑战。教师如何将新《纲要》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外化为教育的行为,是课改下教师成长的“瓶颈”, 而教研是实现教师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化的中介。园本教研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构筑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平台,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渠道。仔细梳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课题研究是园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行动研究向纵深发展。
  
  一、以研究的课题为标准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一)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引领,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转化为理论知识,是我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我园研究的大课题《农村幼儿园户外科学教育活动尝试探究》,我们选择与课题相关的学习、研究资料,如刘占兰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陈鹤琴的户外教育理论和《纲要》中有关幼儿科学活动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做到研究未动,学习先行,从理念上预先进入课题研究中来,随着课题的展开不断深入,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反思和内化。通过一次次的活动组织,教师们在课题中感受到理论学习的重要,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不断学习中提高了理论素养,进一步内化了《纲要》精神,并能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
  (二)指导教师策略性地选择研究课题,提高参与学习的热情
  课题研究是以问题为载体的,但是问题本身又是从何而来呢?它应该来自于研究者的问题意识。教师只有养成向教育教学生活询问、发问与追问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发现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教育教学问题。
  在多次开展的园本培训中,我园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专家的姿态先后开展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幼儿节奏乐教学的有效策略》《如何选择户外科学教育内容》《农村幼儿园户外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幼儿园故事教学研究》《如何挖掘幼儿园课程资源》等讲座,这一系列的讲座与我们所研究的课题相辅相成,活跃了每位教师的思维,她们不断从同伴的研究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这一同伴互助使得教师之间不仅是同事关系,还成了学习好伙伴。这种学习模式提高了教师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让教师成为课题研究的主体,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性
  
  (一)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研究理念,拉动她们的内驱力
  课改使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主动建构者和策划者,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这就更需要管理者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充分发动起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使之成为研究的主体,积极置身于研究情境之中,成为研究的局内人和知情者,并经常与自身及研究同伴进行专业对话,在不断发现、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
  课改的瓶颈是教师,而教师发展的瓶颈是教师的专业自觉性。所谓专业自觉性是指,教师能在习以为常的教育实践中察觉到真实的问题,意识到问题背后的契机和资源以及自己的责任,能提出问题,主动改善实践的专业能力。
  管理者首先能直面课改所遇到的种种困惑,保持高度的专业敏感性,与教师一起去寻根究底,让教师置身在一个充满专业自觉性的氛围中。其次,梳理问题,把握好“诊断期”。在课题研究之前,我们走的第一步就是:诊断,也就是调查、把脉。我们认为每一件事的起始阶段是最关键的,因为所有的人都作好了改革的准备。我们采用了集体、个别反思的方法。再次,树立管理服务理念,以“真”和“诚”去感受教师之感受,采用共同探讨、提供尝试空间、帮助和示范的管理行为,让教师从被监督、被检查的地位,转为协作研究地位,形成伙伴般的团队亲和力,从而使课题研究成为管理者和教师双方发展的共同内部需求。
  (二)让教师在行动中研究,提高教师研究意识
  课题研究采取的是行动研究法,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逐渐前进,每一个问题都是研究的起点,从课题之初的问题设置到自己发现问题,自行寻求理论支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培养了教师的研究意识,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了问题不再回避或放弃,而是积极去面对、去解决。在班级植物角中,孩子们如何记录植物角的生长情况,采用什么方式记录,天气预报如何记录,大、中、小班的孩子怎样去记,都是课题,教师不断讨论实践,寻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小班幼儿由教师或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然后记录,念给幼儿听,中班由家长和孩子一起记,家长记文字,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用数字或图画表示,大班则由孩子自己记录。教师研究意识从而得到了提高。
  (三)提供支持与保障,在课题研究中引导教师成长为研究者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抓住每个活动过程和细节,借助详实的资料,使教师知道,课题研究应该怎么做,研究成果应该怎样呈现等等。为促进园本教研深入开展,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的资源库。以大班《电从哪里来》为例,我们从课题方案的提出、研究计划的制定、相关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确定、周活动计划、活动过程及成果的展示、尽量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呈现,引导教师共同制订并供教师随时查阅、相互借鉴以达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劳动,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幼儿园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合理安排时间让每个教师每周都有两次的时间参与教研活动;如我们添置了投影仪,方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演示;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多媒体教室;优化教学条件,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提供有力的保障。我们以研促教,以教促研,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让老师不再以为研究是高深莫恻,从而不再畏惧研究,真正成为研究者。
  (四)营造民主的课题研究氛围,形成本园特色的教研风格
  我园过去的教研方式方法比较陈旧,模式化、程序化很难唤起教师的参与热情。现在的教研方式,更多的引入一些切实有效的教研方法,引入网络、媒体等多种资源;注意营造出开放的、民主的研究氛围,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在年段子课题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以一课三研、一课多研、个人行动研究等形式进行。活动中采取了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每个教研组选定一个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实施、交流研讨、再教学实施的方式,我们从“一研”的初始――“二研”的深入――“三研”的优化――甚至是“四研”的提升进行公开教学研究活动,在边教边研中共同诊断问题、寻找对策、分享经验、挖掘价值,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表现在这样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敢说、爱说、想说、会说,教师的课题研究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研讨中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三、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反思能力
  
  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课题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
  (一)注重教师在实践中的观察,提高了教师的观察能力
  “观察”和“聆听”是了解孩子的前提,是教育实践的依据,而“反思”则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杠杆。我们把传统的授课变为“效果分析”“观察反思”,我们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质量、有故事。这一变化,把教师的地位从主宰者拉回到观察者、支持者;把反思,分散到教师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使教师时刻关注学生,时刻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更重要的是,把孩子一些寻常时刻的寻常事定格在特定的情景中,这些“寻常事”常常令教师们兴奋不已,更激起大家关注孩子的兴趣,它们将成为一个个小小的案例,充实着我们的实践研究,留下实实在在的研究足迹。
  《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或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师幼互动”。《纲要》的这些描述都反映出教师的观察能力,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在课题研究中要求教师组织的每一次活动都要有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孩子在活动中的操作情况,并依据观察记录确定下一次活动方案。开始时教师在一次活动中只能观察一轮,记录也是粗略的,随着活动的进展,教师观察的广度,深度明显提高,由刚开始的一轮到两轮、三轮,而且还总结出观察的方法,全面观察、重点观察、跟踪观察,交替使用。教师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组织中依据孩子在活动中的反映及时调整目标,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的观察细了,改变了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幼儿在自发活动时观察是最深入的。如当幼儿对泥土产生兴趣时,我们创设了泥土、沙石、草坪等,提供了铲子、盆、放大镜、百宝箱等,让幼儿自由到草地上玩,给了幼儿户外科学探究活动强有力的支持。幼儿在玩泥土中不断地发问,如“泥土里有什么?”“为什么植物会从土里长出来?”等等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一日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有益事物,引导幼儿从自身和他人的经历和体验中了解、感受和发现大自然。雨天,让孩子打伞感受雨点、水花的敲击;秋天落叶时,让孩子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散步时发现小蚂蚁或小虫时,引导幼儿了解蚂蚁的特征,为受伤的小鸟包扎伤口,讨论小鸟为什么会受伤?怎么样保护它。散步时随机向幼儿发问,鼓励幼儿思考。针对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教师给予解惑或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互相讨论。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闲置或荒废的田地,向农民借用或租用农田,与他们共同开发幼儿种植园地,种上了各种青菜、葱、蒜、地瓜、爬藤植物等,引导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有意识地观察植物的外形特征、生长变化等。当老师端来一碗菜籽问孩子们是否知道是些什么种子。孩子们争论不休,只有种下后才知道到底是什么菜,孩子们带着期盼,天天都去菜地观察,还和青菜说起了悄悄话,如此探究的种子便已深深地扎根在幼儿心中。
  (二)鼓励教师经常与自己、与伙伴对话,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撰写教育日记教育随笔,是与自己对话,自我质疑,自我解惑,跳出自我,提高教育决策能力的良好途径。因此,我们引导教师进行实践前的说课和实践后的自我评析。
  课题研究的实施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发现问题首先要会反思,在活动前反思,活动中反思,活动后反思,反思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题实施之初,课题组老师只是跟着教研人员的思路去开展活动。问题是管理者发现的,方法也是管理者提出来的,教师只是方法的实施者,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要求教师撰写活动后的反思,从寻找问题入手写课后分析,到从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办法写反思,教师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能力逐渐提高,并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先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积极实施,教师们正是在不断的反思实践中去完善教育目标、方法,去完善自我。
  (三)在成果收集中注重教师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案例分析等都是她们辛勤研究的成果,其中包含了真实的教育过程,包含了教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想,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再提升的丰富资源。因此,我们主张把成果的收集整理过程还给教师,这些成果经过教师自身的思考、梳理,加以同事的分析、提炼、概括,成为相对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成果,这个过程是教师专业升华的过程。这一过程尊重了教师主体性,让教师体验到了成功,更激励教师进一步投身研究实践的过程。
  为了促使课题深入实施,需要教师写行动方案,教育反思、观察、记录、分析,经常开展课题交流,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查阅大量的文字资料,为孩子们提供与主题活动相关的信息,为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做铺垫,同时需要与家长交流,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在这些工作中,教师们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语言文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教师们由刚开始的不愿写、没东西写到能自如流畅地写出经验文章、小论文、案例分析。在课题的研究实施中,改变了老师们对孩子的态度,由命令式变为商讨式,改变了老师们对家长的态度,由指导变为合作,重新对孩子的学习,发展进行定位,让孩子自主探索,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发展,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灌输知识,教师专业素质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四、通过课题研究丰富和充实园本课程内容,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必须要立足于农村这一广阔天地,充分发挥农村独具的乡土资源的优势。我们另辟蹊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掘课程资源立,以此为依托,开发园本课程。
  (一)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体现课程资源的乡土特色
  活动内容: 《各种各样的土》《香香甜甜的草莓》等
  活动反思:“土”是一个非常好研究的主题,幼儿不仅了解了有关土的相关知识,而且走出了课堂,接触了大自然,充分感受泥土的特性,了解了土的多种用途。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根据提供的材料玩土,用放大镜观察土里的小昆虫,用筛子过滤土里的杂质,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幼儿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在实践中发展了自我价值,对今后人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充分挖掘社区及家长资源
  活动内容:《怎样利用水发电》
  活动反思:社区资源的利用在农村户外科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施课题《怎样利用水发电》,正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取得的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本地有著名的“山美水库”,有电力丰富的水电站。参观之前,我们先实地考察,取得电站工作人员的支持,请他们当解说员,带幼儿参观大坝、发电机房,讲解发电全过程。
  活动内容:《石磨的本领大》
  活动反思: 有效利用家庭环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多数家长认为农村户外科学活动安全系数小、花钱多、卫生条件差。为了让家长转变观念,我们召开了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向家长开放教育教学活动、深入家庭访问等举措,让家长主动参与幼儿的活动,指导他们参与幼儿的活动。如活动“石磨的本领大”“好玩的水车”等,我们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推石磨,扶孩子踩水车;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交流发现共同探讨问题。
  (三)以幼儿生活经验为线索,生成研究主题,作为生成性资源
  活动内容:《有趣的砖头》
  活动反思:砖头在农村随处可见,孩子们可以亲眼看到如何用砖头改房子,本活动来源于幼儿的一次议论,他们发现周围的房子大多是用砖盖成的,对砖从哪里来很感兴趣。因此,我们利用本地农村砖窑厂多,且与幼儿生活相联系这一优势来设计活动。活动从室内转到大自然,让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幼儿通过实地观察印砖――晒砖场――烧砖窑――尝试制作的过程感知、议论、交流和尝试、探索,既发展了能力又培养了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在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主题的选择过程中,我们也适当选取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活动资源。
  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我们将坚持以《纲要》为指导,以“园本教研”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让沐浴在课改和煦春风下的教师更加充分汲取营养、更加愉悦地享受研究者的快乐,让她们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78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