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付成

  摘 要: 本文结合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针对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原则的基础上,从四方面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 现阶段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机制构建
  
  1.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最早产生于美国、荷兰等国,20世纪70年代初,正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课题。在很多国家,危机干预已经是社区和大学心理卫生保健的重要部分,在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和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危机干预是Crisisintervention的译语,也有译为“危机调解”。关于危机干预,学者Glass在1980年所下的定义是“在精神急症病人抢救中采取的不是根治,而是从数天的对症处理到数周短期治疗的过程―――以调整所处的环境作为整体”。稻村在其1977年发表的相关研究中则认为,危机干预是对于面临着危机的人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对应措施,使其在避开危机的同时,达到进一步适应那种危机所运用的治疗方法。危机干预是一个短期的帮助过程,它的目的是随时对那些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要发生危险(自杀)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危机干预是从简短的心理治疗(Briefpsych therapy)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涉及来访者的人格矫治。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面临心理危机的大学生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给予支持与帮助,使之逐渐恢复心理平衡。心理危机干预,从广义的角度讲,就是调动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建立完备的预警与处置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设计预备性方案,帮助学生消除危机行为,解决危机事件,减少心理危机对大学生身心的损伤。
  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困惑
  按照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源自个体因素和环境两个方面。
  2.1环境因素。
  社会的急剧变革不仅给人们的价值取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且引起了人们心理上的强烈变化,造成了种种心理不适、精神障碍乃至心理异常。在学习、经济、就业、人际关系等压力面前,部分学生开始消极苦闷,悲观失望,心理严重失衡,出现心理危机,甚至走上绝路。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健全、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也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目前为止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更缺少心理咨询师。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在求学时,四处打工赚钱,牺牲了很多的学习时间,造成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大学生看到别人过着富裕安逸的生活,而自己一无所有,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交往退缩,甚至因此而产生心理障碍,若再受到打击,如他人的讽刺嘲笑、学习成绩不好、失恋等,就会引发更大的心理危机。
  2.2个体因素。
  所谓自我认同危机,即自我概念方面的危机,即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所产生的心理危机,这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由过于自尊转变为过于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有的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会学习;有的学生出现厌学、几门课程考试不及格等挂课现象,因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情感受挫,也会作出过激行为。在性格缺陷方面,面对危机,心理缺陷的学生常因认知偏颇、情绪失控、意志丧失而形成严重后果。
  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原则
  3.1预防为主。
  大学生心理危机应“防患于未然”,以预防为主,积极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早期预警工作。应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及早发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及早上报,及早评估,及早干预,做到信息畅通,反应快速,将心理危机的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
  3.2注重时效。
  因为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存在心理危机倾向或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大学生极易生变,所以心理危机往往是一种紧急状态,具有紧迫性。时间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应十分注重时效性,必须对危机事件中不断变化的问题作出快速反应和处理,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他们及时、有效地接受帮助和指导。
  3.分层次、多途径干预。
  为心理危机的干预搭建一定平台,如开设危机救助热线电话、网上心理干预。对于处于心理危机初期的学生而言,在了解掌握危机基本情况后,一般可做如下方式的层次干预:一是精神支持,即使当事人有足够的信心,坚信自己有处理危机的能力;二是提供宣泄的机会,帮助转移、缓解积聚的心理紧张情绪;三是给予希望和传递乐观精神;四是有选择地倾听;五是劝告、直接建议和限制。而严重的则要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密切关注,开展跟踪咨询,必要时对其进行专家会诊,对个别有自杀心理倾向的则成立监护小组,并通知家长到校。
  4.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
  4.1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实施预防性危机干预的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以便尽早掌握学生心理危机可能发生的苗头,把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
  4.1.1确定预警对象。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对象,应该是危机承受能力相对较低、危机事件发生率较高及正在遭遇危机事件的个体或群体。从心理危机发生的概率来说,一方面要注意最易产生心理危机的12类学生,另一方面要关注最易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四个时期:新生入学后的几个月时间;重大考试来临或者结果出来的时期;临近毕业的时期;重大的社会事件或灾难发生的时期。
  4.1.2建立预警指标。预警指标是依据预警对象(事件、个人)的情况建立一套有监测功能的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预警指标,利用某种理论与经验,分析确定预警对象与危机形成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进行危机早期预测。包括大学生个体发展状态指标、社会环境适应指标;人际交往指标;情绪指标。对于选取的指标,要根据不同高校的特点及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机理,设计并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预警级别。
  4.1.3评估预警信息。评估预警信息是整个预警系统的关键,评估是否得当决定了危机的预告是否正确。即评估危机者的精神状态、评估危机的严重程度、情绪反应及精神活动水平、评估危机的时间因素、评估危机个体的情绪承受程度或应付能力等。
  4.2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预警系统一旦发出危机警报,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就应该迅速启动。所以,建立一个快速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对于接受干预的危机者来说至关重要。
  4.2.1组织机构。
  要使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预警机制能真正发挥效用,就必须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既要有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的领导机构,又要有执行机构和信息提供机构。一级中心为领导决策机构,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以学工部、团委、保卫处、校医院、各院系的领导为组员,主要负责制订发行心理健康教育文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校园重大心理危机进行决策处理和领导二级中心开展工作。二级中心为执行机构,即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要通过面向全校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等途径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二级中心还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做到对学生的心理危机早发现早干预,当对重大的心理危机不能进行有效干预时,应及时上报一级中心。同时,还要定期为学生工作队伍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三级中心为信息提供机构,主要由学生组成,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有权利也有义务接受二级中心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培训,定期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时刻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班级心理委员要密切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向二级中心汇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有效性,实现危机干预目的,确保校园安全的最佳途径。

  4.2.2开放的干预技术模式。危机警报一发出,危机干预组织必须快速作出干预技术的选择。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包括支持技术、解决问题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理论模式(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及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选择应该坚持一种开放的干预技术模式,整合优化干预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载体,建立一个覆盖所有校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数字化的危机干预虚拟平台,并以此为依托,以心理普查为线索,以专业心理测试为依据,以专业心理咨询为指导,给学生提供专业心理援助。同时,还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课程教学;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技术设立危机干预的“生命的网络”系统,等等。
  4.3心理危机干预监控体系。
  有效的危机干预不仅仅要帮助当事人解决当前的问题,更要关注危机与未来生活的关系,因此学校应建立心理危机事件的跟踪制度。根据学生心理危机的程度,建立心理危机学生档案,组织心理咨询老师和专家定期以预防咨询或随访咨询的形式,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及时与学校的有关部门或家长进行反馈情况。对有严重心理危机曾有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的学生,学校应给与特别关心,安排有关人员对其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组织咨询老师对其进行定期跟踪咨询及风险评估。
  4.4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机制。
  建设心理危机干预不同于一般救助,从事危机干预的人员必须接受咨询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专业训练。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选拔适当人选有针对性地培训和研讨,提高干预危机的能力;学校应聘请专家学者给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相关培训来提高对危机防控能力;通过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危机干预基本知识的讲解,使之掌握一定的危机救助技巧,从而形成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专业人员的三级保障体系,使干预机构的自身的规章制度最优化。一般而言,对危机干预队伍素质要求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娴熟的专业技巧;镇静的工作心态;富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工作方法;旺盛的精力;快速的心理反应。
  
  参考文献:
  [1]何放勋.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2]牟宏玮,王萍,鞠红梅,吴连海.构建全方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J].求实,2009,(增刊).
  [3]廖深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J].教育评论,2007,(5).
  [4]卓高生,吴志敏.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源考察及干预研究[J].理论月刊,2009,(12).
  [5]陈章龙,周红.基于折衷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