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实践与成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磊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而下企业锻炼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专业教师下企业调研、实践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介绍通过实践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通过分析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成本核算内容和要求,编写会计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 下企业 实践 成效
  
  高职院校为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2010年暑假教师培训工作方案》。我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调研、实践锻炼,收获不小,现将实践情况与成效总结如下。
  一、接受任务,制订实践活动方案
  会计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之一《成本费用核算》教材领导安排由我负责编写,而且要求在暑假期间完成。其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再是传统的按知识的逻辑联系构建教材体系,工作情境设计也不是甲、乙、丙产品,或A、B、C材料,等等。为完成教材编写任务,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明确下企业实践的任务是参与企业会计岗位特别是成本费用核算的实际工作,从而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账簿组织体系,成本费用核算的操作和工作技能,以及在现实的会计工作中所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等。了解会计专业技能要求,成本费用核算的具体内容,为整合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兼顾调研企业相关岗位职责、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制定方案,如选择哪些企业,解决在教学中困惑的哪些难题,以及如何编写教材,等等,从而在7月10日前确定实践活动方案。
  1.下车间了解生产工艺过程,为编写教材设计工作情境做准备。
  2.了解企业成本核算内容要求,收集资料为教学主要为编写教材做准备。
  3.了解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方法。
  4.边实践边调研边编写教材。
  5.假期结束前完成教材编写任务。
  二、提高认识,通过实践提高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满足教学的需要
  明确实践目的,在思想上认识到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必修课。高职院校强调学生的就业,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所以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教好学生。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储备的知识必须通过不断补充、更新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应用型知识的更新只有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本次下企业实践,我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查阅证、账、表等资料,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员工,不因自己的教师身份而特别,遇到实际处理与书本介绍不一致的问题刨根问底、虚心请教,解决了在教学中困惑的一些难题,在编写教材时弥补了以前教学内容不完善的缺憾,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将大有裨益。通过实践,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能提高自己操作技能,而且能提高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充满信心,完成教材编写任务
  对于下企业调研、实践,我的初衷是创设好工作情境,完成教材的编写任务。而工作情境的创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类型。带着任务我去了三家企业,首先去了一家铝业公司,去公司的第一天,生产技术部部长带领我们去车间参观,边看边介绍公司情况,讲解压铸生产流程。该公司是民营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铝合金压铸件,近年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创新,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了年生产铝合金压铸件300万件、铸造铝合金锭10000吨的经营格局,成为国际知名企业――海尔集团独家供应商,每年向海尔集团提供约200万件铝合金皮带轮和法兰盘。接着又去了另一家铝业公司,去公司的当天,财务总监带我们去车间参观,详细介绍了产品的生产流程。该公司是优秀民营企业,是铝及铝合金产品生产的专业公司,年产铝及铝合金管材5000吨,铝合金棒、型材3000吨,铸造母线6000吨,有很强的铝加工能力,是铝及铝合金管材专业生产厂家。该公司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8人,年均销售收入7000万元,铝材年加工能力6000余吨。最后去了一家饮料加工公司,截至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7亿多元,拥有生产线8条,其中从法国和意大利引进的两条PET冷罐装生产线产量达到3.6万瓶/小时,即每秒100瓶。该公司主要生产16大系列70多个品种的产品。了解、熟悉了企业生产加工流程,对编写教材创设工作情境就心里有数了。
  从理论上讲,企业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应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来确定。根据在几家企业车间了解的情况,我认为有的企业根据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过程点,以及企业管理的要求,应选择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而非品种法;有的企业根据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过程点,以及企业管理的要求,选择采用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是可以的。我把意见和各公司的财务部长进行了交流、沟通,他们也有所考虑。在具体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实际工作中对成本的核算更合理、完善,这是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得来的。我也发现了实际教学的缺憾,如职工薪酬核算。书本主要介绍采用计时工资制核算,而我调研的几家企业都是采用计件工资制核算,在设计工作情境时要加入计件工资制核算;外购电费的分配,每个月由车间、部门报来耗电量,加上一定的损耗,然后由成本核算员负责核算;销售费用每月采用按一定比例预提,年终清算,等等。我通过实践充实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尽量符合实际工作要求,使学生以后工作时进入角色快,提高教师实际操作和应用的能力,同时也完成教材编写任务。
  四、校企联系,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从学校方面,一是促进了教材开发。带着编写教材的任务去企业锻炼的教师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本着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编写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这些教材符合高职教改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二是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下企业锻炼,能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作实践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促进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三是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下企业锻炼的教师利用工作时间深入企业调研,收集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为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其他一些教学改革提供了直接依据。
  从企业方面看,一是提高了职工的素质。教师下企业锻炼,与员工进行交流、沟通,灌输理论知识,大大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素质。同时,学校输送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素质水平。二是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在锻炼中,专业教师可以把自己平时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思考提供给企业,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提高企业领导的科学决策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