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深入IT企业锻炼的尝试与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深入IT企业锻炼是丰富中职计算机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为推进本专业教师深入IT企业锻炼,应在“企业→学校→教师”之间建立协调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教师 IT企业 锻炼
  本专业教师深入IT企业锻炼是保持其专业知识和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相一致的要求。深入IT企业锻炼是丰富本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促进其专业发展、培养高质量本专业操作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对本专业教师深入IT企业锻炼的管理与考核可以增强这一活动的实效。
  一、深入企业锻炼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加速发展,IT企业对操作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应当尽快加强对本专业学生计算机操作性能力(例如,计算机维护的能力)的培养。本专业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合格的本专业操作性人才,本专业教师深入IT企业锻炼不仅仅可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更是一种维系中职学校和IT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强化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教师深入IT企业锻炼,不仅能够使自身理论知识向实际知识的转化,也能够了解IT企业的真正需要,更好地针对IT企业的需求培养本专业学生计算机操作性能力。
  二、深入企业锻炼的尝试
  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0日,作为一名本专业教师,本文作者在高州市电脑城挂职担任计算机检测及维修工程师,深入IT企业锻炼。锻炼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专题讲解、交流研讨等形式,重点了解IT企业计算机检测、维修方法,工作流程以及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IT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在计算机检测及维护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增进对IT企业和行业发展的了解,并结合深入IT企业锻炼成果改进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本文作者主要负责计算机日常维护工作,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安装、软件系统的维护、硬件检测及维护。流程如下:客户送修计算机后,先由前台工程师接待,向客户了解故障症状,并复现故障,记录在报修工序单上;然后,检测工程师对计算机“望闻问切”,准确地判断出故障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如果是一般软件及操作系统的故障,由现场工程师快速解決;如果是需要更换其他硬件,或情况较为复杂,则由维修岗位上的工程师动手解决,如更换硬盘、光驱、主板等。整个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工程师均需要使用服务过程管理系统进行查询、记录与管理。同时,若有事项需通知(如备件暂时未能到货等情况)或询问客户的,还要及时致电客户,并在修好后通知用户取机。在计算机检测、现场、维修岗位上,我觉得如鱼得水,一来是专业因素,二来自身也对计算机维修较感兴趣,因此在这些岗位上,我下苦功钻研,学习了很多计算机维护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能。
  三、深入IT企业锻炼的心得
  1.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在深入IT企业锻炼前,本文作者在学校教书,职业活动范围较为狭窄,所讲授给学生的,大多也只是书上的“死知识”,学生体会不深。有时想想,这无源之水,总难免枯竭;虽然,曾经带领学生参与IT企业实践,但只是简单的资料录入,专业性质不强。在深入IT企业锻炼后,终于有机会参加实实在在的IT企业检测及维修一线的工作,实打实地面对市场,学习技术、提升素质。在IT企业锻炼中,公司总经理的一句话发人深省:我们需要保持一颗饥渴的心,渴求着去汲取新知识、提升自我;我们别耍小聪明,别总想着取巧、走捷径,而要勤奋地、“笨拙”地去充实自己。为此,我们在担任教学工作之后仍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与IT行业同步,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在深入IT企业锻炼期间,发现所有员工都要参与业务培训、考核,考核结果影响员工的收入、职位等切身利益。这是IT企业激励员工积极向上、发奋学习,提升整体素质的方式之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面对日新月异的IT技术变革,面对市场对IT人才的迫切需求,应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为本专业教师提供更多去IT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本专业教师必须本着教育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时俱进,吸收新的知识,学会新的知识技能,并将新的知识技能传授给我们的学生。[1]
  2.要让学生在学校学到有用知识
  深入IT企业锻炼之后的所见所闻,让本文作者有强烈的感觉:学校本专业定位以及教学内容与IT企业的要求衔接不上。学生到IT企业就职之后,仍需按照IT企业的要求从新的起点开始学习。这种现状使得IT企业的员工培训成本增加,同时也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在学校学不到有用知识”的想法。出现这种“在学校学不到有用知识”的尴尬现状,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我们这些教育者没有能够及时地更新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认为“这样就够了”,而不想去“动”,到头来导致教育成了无生气的一潭死水。为此,我们要在深入IT企业锻炼,摸清IT企业的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校学到有用知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目前本专业课本教学内容主要存在问题有三:一是版本杂,内容过于学科化、理论性的内容偏深、偏多。二是内容陈旧,知识老化,缺乏时代特征,缺乏新观点、新科技、新知识、新技能。三是与IT企业的要求脱节的问题仍较突出。本文作者深入IT企业锻炼之后,在改革教学内容时,注意把握“三性”:一是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取舍、删减从综合职业行为能力的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讲明为度,够用为度,以IT企业的要求作为参照与其接轨。二是先进性。在选取课程内容时,立足于成熟技术的应用和重视先进技术的介绍与推广。三是动态性。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课本知识总是滞后于最新科技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注意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不断地吸纳新的知识和营养,增减和调整教学内容,使其保持一定的动态性与开放性。
  3.IT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更多样化   IT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更多样化。除了要求员工掌握必要技术之外,还要求员工具备职业道德,团体精神以及学习、交际、表达等方面能力。在企业调研中,本文作者发现:某些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在工作上挑肥拣瘦的本专业毕业生,来到IT企业就职后仍未完成角色转移,凡事仍以“学生”角色去为人做事,难以融入IT企业这一整体团队当中,短期内便自动辞职。那么,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如何在IT企业这个团队中立足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人生价值?只有当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按照IT企业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虚心向学,不耻下问,掌握岗位技能,相互之间精诚交流与合作,形成比分散个体力量大得多的集体合力,才能为IT企业创造更大效益,从而实现自身职业理想乃至人生价值。例如,在计算机维修岗位上,除了要做好检测、维修,减少误判及返修率之外,还要在沟通顺畅的基础上让客户满意,将满意度转化为企业的实际效益。
  这就要求学校除了教授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之外,还要按照IT企业对员工的多样化要求做好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要融入企业文化中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其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企业文化由三个不同层次的部分组成,一为核心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念及行为准则,通常称为企业精神,它体现在企业经营目标、方针、策略、计划和体制等方面;二为中间层,是呈行为形态的企业员工的工作学习方式、社会方式、应付事变的方式等,通常称为企业作风;三为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设备、产品质量、企业员工服饰、环境美化等,通常称为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企业群体的一个属性,是企业员工内在思想观念与外在的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统一,思想观念决定行为模式及物质形态,行为模式及物质形态反映思想观念。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导向、激励、凝聚、协调、控制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带领学生到IT企业实践时,引导学生融入企业文化中。
  四、深入IT企业锻炼的建议
  1.建议中职学校重新做好本专业定位
  一方面,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已是不可或缺,任何一个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普及也使得计算机专业知识不再“稀缺”,各行业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专业何去何从?值得思考。我认为中职学校本专业定位应当更趋向于专门化、精细化,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为此,应当更多地与IT企业接触,了解行业实际需求,做好调研。例如,本文作者在深入IT企业锻炼,开展调研后发现,因各种原因,计算机运行中常会出现各种故障,对接触计算机不多的非本专业从业人员来说,在计算机操作、应用过程中发生差错更是难免,这些从业人员的排错能力——即排除计算机故障和应用操作中的差错的能力,显然会直接影响他们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及技能的发挥。如果处理不当,小小的故障同样会引来灾难性的后果。由于计算机各类故障的排除涉及较为专业的领域,他们这一能力的提高往往受制于他们当前的知识面(尤其是非本专业)。为此,本文作者深刻认识到,排错是学生应掌握的众多计算机操作技能之一,并把增强他们这一技能融入日常计算机教学,在上机实践中加强训练,使学生做到少出错并掌握常见故障的排除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又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对计算机的整体应用水平。
  2.建议加强校企合作,带领学生到IT企业培训、开展实践
  做好校企合作,能形成双赢的局面。很多IT企业愿意与中职学校合作。既可以由IT企业方面直接提供教学资源(包括教职人员、教材、教学器材等),学校提供场所与必要的薪酬;也可以由IT企业提供教材与器材,学校教师经IT企业培训后授课。同时,IT企业应承诺对本专业学生做好岗前培训,并与表现好的学生签订合同,提供IT企业实习的上岗机会。例如,深入IT企业锻炼后,本文作者作为带队老师,带领学生到IT企业上岗培训、开展计算机各类故障的排除,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提高查错纠错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弄清导致故障的直接原因和性质,缩小查错的范围,确定排错纠错的策略。就本文作者深入IT企业锻炼的经验,对系统的故障,可根据故障现象分清是硬件还是软件出错。对硬件故障,本文作者指导学生在引线、接口、主板、硬盘、CPU等查找。而对于系统中的故障,本文作者指导学生分析它出自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或因运行环境改变所致。例如,在WINDOWS操作环境中,因设置的变更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启动,或因同时启动过多的应用软件而引起系统资料的严重枯竭、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都并不鲜见。当然,计算机是高科技产品,其故障及原因较为复杂,对学生无把握排除的故障,本文作者还是帮忙,免遭更大的损失。可见,通过开展市场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校企合作,对本专业学生、对企业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3.建议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对于企业、学校来讲,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问责机制。明确规定应当由谁问责、由谁负责,并且与企业、学校年终考核相挂钩,采取奖罚分明的措施。 对于本专业教师来讲,需要采取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本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不应当仅仅从负向考核的角度出发,更多的应当给予正向的激励。通过考核机制,来保证教师能够端正态度,积极地深入企业锻炼。而激励机制则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师深入企业锻炼的动力和积极性。
  结语
  本专业教师深入IT企业锻炼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综合水平的要求。应在“企业→学校→教师”之间建立协调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保证教师深入IT企业锻炼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琴,马思援,教育部要求建立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中职教师两年须到企业“蹲”两月[N].中国教育报,2006-10-26(01).
  作者简介
  吕尚廷(1973--)男,汉族,广东省高州人,大学本科,现任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计算机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