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红红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目前我国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交往中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他们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受到过度的纵容和保护,普遍存在着比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不良心理。大量的资料表明,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正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为小学生做好“心理保健”。
  一、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小学阶段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佳阶段,同样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老师必须透过学生的表现,明了儿童最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习方面的不良表现。
  学习无计划,消极被动;不能独立学习,只有在家长或教师的督促下才肯学习;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考试时张冠李戴;写作业时边写边玩,不能主动完成作业,有时甚至抄袭或缺交作业;学习用品随意放置,经常东找西寻;做事无条理,丢三落四等。
  (二)情绪方面的不良表现。
  自我控制能力差,为一点小事大哭、大喊;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心生嫉妒;与同伴相处,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想法破坏等。
  (三)行为方面的不良表现。
  为了逃避惩罚或为获得某些荣誉不惜说谎;看到别人某件好玩的东西,偷来供自己玩乐;打人、骂人,欺侮弱小同学;破坏教室的桌、椅,在墙上乱图乱画,在干净的环境内乱扔杂物,破坏树木,践踏花草。
  总之,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突出自我,不管别人的感受;自制能力较弱;抗挫能力较低。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为已经出现的心理偏异或障碍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增强面对环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祛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面的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选择、决策和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探索,认清自己的潜能,寻求生活的意义。
  三、解决问题
  针对如何解决当前小学生身心发展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作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一)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方法。
  1.侧面教育法。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找一些与其相关的例子进行正反两方面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教材内容,还应联系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问题,旁敲侧击,以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2.正面引导。就是直接切入正题,就事论事或用榜样的示范法来矫正学生的不良言行。
  3.让学生发泄。有时,由于学生受到某些方面的压力,常常感到压抑、无助,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孤僻、自私和自卑等心理疾病。这时如果教师能给学生一个陈述的机会,就不仅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
  (二)平时的教育中,应重视学生教育。
  1.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往往把目光集中在调皮捣乱、不守纪律的学生身上,忽视内向的学生,而内向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又具有隐蔽性。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让这些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充当主角,并教给他们化解心理冲突的方法,使他们健康发展。
  2.后进生。一般说来,后进生指纪律性较差、学习成绩进步缓慢的学生。对他们,我们要以诚恳的态度去接近学生,了解他们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心理上的障碍,慢慢引导,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过去,珍视现在和未来。
  3.单亲家庭的学生。如今,单亲家庭的学生很多,对他们的教育要更加重视:(1)营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宽松环境。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自卑、孤僻,所以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们,使他们有安全感、亲切感,帮助他们从不良阴影中走出来,融入到大集体当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2)坚持个别辅导。有些学生的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或脾气暴躁,无拘无束,对他们进行教育,要采取单独辅导的方法,用诚心去打动他们,而不是简单利用惩罚措施,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三)重视心理咨询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协调作用。
  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与各科教师、班主任及相关教育者之间,要协同合作,形成协调配合的网络。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天然缺陷,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学校中必然有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衍生出很多品德行为问题。心理咨询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个体进行心理帮助、指导、教育。发挥心理咨询和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协同作用,可以探讨较好的教育策略,及时关注引导个别面临心理困难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情感相融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促进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