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谈小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时代阅读已走进大家的生活,也被大家所认同,然而数学阅读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受重视的程度不够,开展数学阅读,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我们当下需要做的一件事,让学生全面发展数学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阅读;分类指导;创设情境;引导反馈
   新时代阅读已走进大家的生活,也被大家所认同,然而数学阅读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受重视的程度不够,开展数学阅读,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我们当下需要做的一件事,让学生全面发展数学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谈到阅读人们更多的认为是语文学科的事,然而在社会信息化现实生活中,人们运用数学思维,借助数学思想方法等数学素养可以更好的处理各类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落实课标精神是老师的本职所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只是会在商品交易中计算价格或利润,更应该是用我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处理各类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想让学生拥有良好数学素养就必须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阅读方法,而学生的数学阅读方法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培养,长期训练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的。下面我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一、创设情境引导主动阅读
   由于数学阅读材料相对枯燥,学生主动阅读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数学材料,在主动学习中掌握并所学知识。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用心观察主题图,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初步感知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尝试画一画圆,在这些情境创设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圆的特征。这时学生的求知欲实际己经很强烈了,我紧接着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圆心、半径、直径的那段文字描述。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了有关圆的基本特征。这样学生的被动阅读转换成了主动阅读,学习效果就增强了。
   二、丰富内涵引导重组阅读
   数学课本是学生重要的阅读材料,教材中呈现出的内容,比如“公式、概念、符号”等具有抽象性這一重要的具有抽象性非常强的特点;数学广角等的教材内容常常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数学推理能力等。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完善,利用补充的相关数学信息,丰富它的内涵,也就是对数学语言中蕴含的内容进行语义“转换”或补充这些省略的步骤,为理解阅读材料“铺桥造路”,这样丰富或重组阅读材料的做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阅读材料。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除了让学生熟记圆的面积公式,更注重让学生借助书本的阅读材料或回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演示过程来复述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的适度补充就丰富了圆面积公式的内涵,这样处理后学生更能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利用多种感官参与阅读
   数学阅读不同于语言阅读,它既没有人物、事件,也没有故事情节,不仅相对枯燥,还不可跳跃阅读,它需要学生在阅读时借助多种感官参与,做到反复阅读、仔细阅读。
   1.引导用“口”阅读
   阅读首当其冲离不开“读”,读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齐读、默读,也可以引读等。读的素材当然是数学课本,内容可以是公式、符号、概念、数学史等。比如在教学“比”时,学生对比和比值通常分不清,为了让学生分清这两个概念,我让学生默读、齐读书本中的这两个概念并让学生说说通过阅读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很快分清“比”是一种相除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这样反复读的过程实际上是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成了有声的语言,让学生更能体会其内在的知识。
   2.引导用“手”阅读
   在“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教学中,教材中呈现的阅读素材,往往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来实施,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时,让学生“摸一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通过摸一摸让学生感知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在例2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判断是左边图形面积大还是右边图形面积大,当学生发现无法通过阅读教材解决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来解决,即: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进行测量,再得出结论。除了“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大都需要动手操作外,在“解决问题”及“计算教学”中也通常借助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往往借助线段图进行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也需要动手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阅读材料,可以让问题更直观,更一目了然。再说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我们也通常让学生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方式来帮助理解算理。
   3.引导用“脑”阅读
   数学的阅读只是读出语言文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品读”,要用已有的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加以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领会知识的内涵。比如三年级下册P30页“今天一共摘了182个菠萝,每箱装8个,一共有18个纸箱,够装吗?”的例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灵活选择估算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除了会将18个纸箱看作20个,20×8=160个,所以不够装,这时老师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够装,在学生说理的过程中,明确看作20已经“大估”了,所以18个纸箱肯定就装不下了,再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乘法来估,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例题呈现的阅读素材,发现还可以用除法来估,即:将182看作160,再用160÷8=20个,通过分析:将182看作160已经小估了,都需要20个纸箱,因此18个纸箱不够装。可见用“脑”阅读才能让学生更进一步领会知识的内涵,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四、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深度阅读
   课标中强调落实“四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要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而比较法在课堂中运用非常广泛,在比较中引导学生“读一读,比一比”从而找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和差别,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例如在三年级下册P30页的“灵活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书本在“回顾与反思”这一环节提出了“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这个问题,教师不能只单纯地让学生用精确计算来解决,而是将“精确计算”与“估算”策略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到“估算”不仅能很快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且在生活中可以广泛运用,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估算”的价值。
   总之,数学阅读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在阅读数学素材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处理阅读素材中的信息从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5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