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缺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一平

  所谓“缺口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及其它相关学习性质等理论,通过设置学习缺口,调动学生的趋好心理和完形行为,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行“自行补缺”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针对“缺口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思考。
  一、凸显学习缺口的确定原则
  教学实践表明,进行缺口教学,教师首先应确定好学习缺口,学习缺口的确定应凸显以下几个原则。
  1.凸显人文主体原则。
  缺口教学注重对文本语言的体验和感受,注重教学情感的真切投入,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全面完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教学从缺乏生机的模式走向“生机勃勃”,彰显生命的活力。
  2.凸显交叉渗透原则。
  在学习内容上,缺口教学要求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堂和学科以外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之中,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自己学习的课堂,学习的缺口;在教学方式上,缺口教学能够根据顿悟思维的发展规律,实行潜移默化式的教学,反对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的方式。
  3.创新调控原则。
  教师进行缺口教学不能放任自流,应按照一定的轨迹去操作与调控,在教学结构和节奏的设计上应能打破以往程式化的偏向,注重教学的创新变式,注重学习缺口的设制。
  二、明确各学段思维训练要求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总体目标要求,以及思维能力的基本结构,各学段缺口教学思维训练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初一――引导质疑求索,培养广阔性思维。
  结合初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这一特点,在这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中,缺口教学在思维的训练上主要体现为引导学生质疑求索和想象联想,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进取性和广阔性为主。例:教学《春》一文时,一学生对文中三种花的排序提出疑义,认为文句中“桃花开,杏花败”应把桃树和杏树的位置颠倒一下。老师没有立刻解决问题,而是“留下缺口”,先对该生的质疑进行表扬,接着引导学生节奏朗读,并进行评判处理,通过集体参与打分,选择擦边轨道,排除了学生等待老师分析的依赖心理,加深了学生对“百花争春”这一景象的理解,促进了学生自我钻研习惯的养成。再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石壕吏》一文时,着力让学生通过想象去补充“有吏夜捉人”的故事情节,从空间角度去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此增强课文的感染力,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2.初二――培养和发展逻辑联系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客观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联系到语文教学,一段话、一篇文章所反映的事物间的各种联系也是通过具体词句反映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理顺彼此间的联系,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也为概括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逻辑联系思维,是分析、综合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概括的前提。所谓“概括”是指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思维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概括思维能力的训练能使人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特殊上升到一般,把思想引向深化,更正确、更全面、更本质地反映事物。在初二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必须让学生领会概括的方法,并使其在实践中自觉地进行训练。如,概括文章主题可采用以下训练方法:寻找中心句概括、加标题式概括、浓缩内容提炼概括、段落串联概括等。
  3.初三――引导求异探新,培养独创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求异探新,培养独创性思维,体现了初三阶段思维训练的要求,体现了缺口教学的落脚点。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引导学生扩大相似认知点,通过分析与综合从相似点的分析中寻找出规律。
  (2)根据规律,结合新的实际,通过联想想象,形成新的思路。例如,教学鲁迅的《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针对学生所存在问题,设计题组让学生通过思考和练习,找出孔乙己和范进性格上的相似点,然后写或口述一篇《孔乙己与范进见面后》的想象作文,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提高解答距的级别。在初三语文课堂提问中,我们要不断加大“新解答距”的比重,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样,针对《孔乙己》一文,教师可提问:“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充分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充分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加以想象推理,如此可使得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培养。
  三、选择擦边方法实现缺口教学
  实施缺口教学还需运用一定的方法。“缺口”本意是指物体边沿上缺掉一块而形成的空隙,据此选择擦边方法实现缺口教学,不失为一个恰当的途径和巧妙的方法。面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意外因素,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机智地设制学习缺口,从而将一些干扰教学的消极因素、离散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例: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具体可选择如下切入角度,设置学习缺口:1.悬念角度切入。教师提出关键性问题,设置教学悬念,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究。2.比较角度切入。设计表格列出文章中主要人物的生卒年份和大事记,引发教学议论。3.词句角度切入。即拎出几个关键性词语,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理解作者的情感。4.结构角度切入。通过设问:“自叙生平”一段在全文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呢?引导学生对作者撰“表”的目的与意图进行探讨。
  总之,实施缺口教学对于挖掘学习潜能,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4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