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焦 炜

  摘 要: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所建的课堂教学框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索、相互协作,使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智慧、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最终达到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认知结构的目标建构,实现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此模式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有效地实现了英语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 应用
  
  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直接目标,即提高学生阅读各类语体的能力;间接目标,即训练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终极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这一要求。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
  支架式教学模式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模式的弊端,是一种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上的具体应用。这种模式可概括为五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四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即五四模式。通过建立课堂教学框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索,相互协商讨论,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智慧(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最终达到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认知结构的目标建构。此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为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奠定基础。
  一、搭脚手架
  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不断地填补信息差,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搭脚手架的实质是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形成思维过程。
  就阅读程序而言,读前活动是热身练习,其目的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主要解决学生“想读”的问题。其脚手架模式为“旧知识+新问题”。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往往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切入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过程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每类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整体结构(即脚手架),了解它有助于正确理解语篇意旨。教师可因“材”施教,先抛出结构图或表格,后适时归类,提高学生的语篇类聚水平。如模块五第二单元“Puzzles in Geography”的结构图为:About the UK→About England→About London。学生看到这个“脚手架”,一下子就会豁然开朗――这是一个思维明了的捷径。这种变序教学,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跳跃思维,为进一步阅读做好铺垫。读后活动的设疑要切中要害,在内容上体现教材的人文性,解决过程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师生双边的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活动,搭“脚手架”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脚手架”的相似性,即同类语体的处理形式应基本保持一致;二是“脚手架”的灵活性。脚手架的呈现应该有一个“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开始的“有”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思维模式,最后的“无”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点。
  二、进入情境
  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最有效的创设情境的方法是课堂教学问题化。问题表现情景,情景是解答问题的根据。教师要善于寓问题于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答问题,指导学生逐步掌握思维的方法、探索的程序。一方面,创设情境的问题要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与“脚手架”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问题要有层次性。再如“Puzzles in Geography”中Part 3 “About London”的问题设置:1.What do you find in London?2.Which set of invaders didn’t influence London?3.Why is London the capital of England,Great Britain and the UK as well?第一个问题很直观,是基础;第二个问题则需通过比较才能回答;第三个问题综合性最强;学生逐步深入,提高了理解能力。
  三、独立探索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地接受信息,并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这是一个学生自我加工信息的过程。学生理解问题和交流经验的最佳方式是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独立探索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五点:第一,留足时间,鼓励学生放手去做。第二,允许学生犯错,重视错误信息。教师可适时提供一定的“脚手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回答上述第三问题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the UK各国之间的联合史及London的历史地位。第三,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抓关键词,捕捉相关信息。第四,做好知识的正迁移。教学的关键在于在情境化与非情境化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要能够脱离这一特定的情境,向其他情境迁移。学生了解到英国的形成史,便可以用所学词汇讨论“台湾是不是祖国的一部分”这一话题,不但运用了相关的语言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了国情教育,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可以说,支架式教学不仅让学生解决了特定情境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新情境的问题(如“What if”问题等)。最后,教师的引导应逐渐减少,以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协作学习
  支架式教学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协作应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师生、学生之间的协作,对语篇信息的整合、学习结果的评价、意义的最终建构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的结果有可能出现偏差,但可使复杂的问题明确化,同时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五、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检测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能力状况,还有利于教学反思。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自我评价时可参照下面的评价量表:1.你知道章节学习任务吗?2.你能否预习、复习?3.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了吗?4.你和其他小组成员合作愉快吗?5.你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吗?6.你积累过相关知识吗?7.你能否克服学习上的困难?8.你能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9.你能否合理分配学习时间?10.你能否理解本章节的教学内容?11.你能否举一反三?12.你的学习过程合理吗?13.你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满意?
  当然,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语言文化的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对英语阅读教学来说,情境问题的设置是重中之重,它决定一堂课是否有吸引力。协作必须积极有序,相互配合。会话是协作的表现方式。一则,学习小组成员可通过会话商讨完成任务的计划和措施,二则,英语是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会话本身就是语言文化知识的得体运用。更重要的,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促进了意义的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语言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对当前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图式”,即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总之,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只有正确领悟其精神实质,才能实现英语阅读课的多元目标,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阿姆斯特朗著.李平译.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何可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3]毛新勇.情境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5).
  [4]欧阳芬.多元智能与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463.htm